基础医学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基础医学理论 > 病理学 > 正文

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病理变化

——●●●聚焦热点●●●——

查分预约> 有奖猜分> 考后关注>

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病理变化

1)肉眼:两侧肾呈对称性轻、中度肿大,包膜紧张,肾表面光滑,色较红,故称大红肾。有时肾的表面和切面有散在出血点,如蚤咬状,称为蚤咬肾。切面皮质增厚,纹理模糊,皮质与髓质分界尚清楚。

2)镜下,病变为弥漫性累及双侧肾的大多数肾小球。可见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系膜细胞明显肿胀与增生,较多的中性粒细胞和少量单核细胞浸润,使肾小球内细胞数量明显增多,肾小球毛细血管因受压阻塞而引起肾小球缺血。肾小球内还有红细胞、浆液及纤维素性渗出物。上述病变使肾小球体积增大。有些病例的病变性质则有所不同,如有的以渗出为主,称为渗出性肾炎;有的伴有大量出血,称为出血性肾炎;若病变严重,肾小球毛细血管内可有微血栓形成,毛细血管壁发生纤维素样坏死,称为坏死性肾炎。

3)电镜下可见上皮细胞下有致密物呈驼峰状或小丘状沉积,邻近的上皮细胞足突消失,免疫荧光法检查可见毛细血管基底膜表面有大小不等的颗粒状荧光,内含lgG和C3.肾小球的病变能引起所属肾小管缺血,其上皮细胞发生水肿;肾小管腔内含有由肾小球滤出的蛋白、各种细胞(如红细胞、白细胞)和脱落的上皮细胞;这些成分量多时可在管腔内凝集成各种管型,如红细胞、白细胞或上皮细胞管型;细胞崩解形成的颗粒状碎屑凝集而成颗粒管型,蛋白则凝集成透明管型。肾间质常出现充血、水肿和少量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浸润。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热点推荐: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