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临床医学理论 > 儿科学 > 正文

小儿循环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聚焦热点●●●——

报名预约> 有问必答> 报考测评>

小儿循环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一、胎儿血液环及出生后的改变

(一)胎儿正常血液循环特点 考试的重点

1.胎儿的营养与气体交换是通过胎盘与脐血管来完成的。

2.只有体循环,几乎无肺循环医学教育|网。

3.胎儿体内绝大部分是混合血(肝脏是纯动脉血供应)。

4.静脉导管,卵圆孔及动脉导管是胎儿血液循环中的特殊通道。

5.胎儿时期肝血的含氧量最高,心、脑、上肢次之,而下半身血的含氧量最低。

(二)生后血液循环的改变

1.脐血管 出生脐带结扎后即血流停止而废用,脐胎循环改为肺循环,脐静脉变成肝圆韧带,脐动脉变成膀胱脐韧带。

2.卵圆孔 由于呼吸建立、肺扩张,肺循环压力降低,从右心室流入肺血增多,而肺静脉流入左心房的血亦增多,左心房压力增高,当超过右心房时,即卵圆孔在功能上关闭,至生后5~7个月解剖上关闭。

3.动脉导管 生后由于肺循环压力降低和体循环压力升高,流经动脉导管的血流逐渐减少,最后停止,形成功能上关闭。另外,因血氧增高或缓激肽的释放使动脉导管平滑肌收缩,导管逐渐闭塞。解剖上关闭时间80%在生后3个月内,95%在生后l年内。若l岁后仍未闭,即认为畸形存在。

二、小儿心脏、血管、心率、血压特点

(一)心脏

1.心脏的容积 四个心腔的容积出生时为20~22ml,至l岁时达2倍,2岁半时增加到3倍,7岁时增至5倍(100~110ml),以后增长相当缓慢,20岁左右时为240~250ml.

2.心脏的位置 <2岁时为横位,随着年龄的增长,站立行走、胸廓和肺的发育及横膈的下降,心脏逐渐转为斜位。

3.心室的增长 心脏与体重平行增长,但左右心室增长不平衡。胎儿期因右心室负荷大,故出生新生儿右室壁较厚,4~5mm,几乎与左心室相等。出生后左心室负荷增加,左心室迅速发育,至6岁时室壁的厚度达10mm(约新生儿时的2倍),而此时右心室壁的厚度不及6mm,15岁时左心室壁的厚度增至出生时的2.5倍。

(二)血管 小儿脉相对比成人粗。动、静脉内径之比在新生儿为l:l,成人为l:2.l0岁以前肺动脉较粗,直径较主动脉宽,到青春期主动脉直径超过肺动脉。婴儿期肺、肾、肠及皮肤的毛细血管不仅相对的、而且绝对地比成人粗大,因此这些器官供血良好,对生长发育、新陈代谢有良好作用。

(三)心率 小儿心脏神经以交感神经占优势,迷走神经兴奋性低,且心排出量有限,为满足生长发育及旺盛的新陈代谢,只有增加心率来提高排出量,故小儿心率快,随着年龄的增长心率逐渐减慢。新生儿每分钟l20~140次,l岁以内每分钟ll0~130次,2~3岁每分钟l00~120次,4~7岁每分钟80~100 次,8~l4岁每分钟70~90次。

(四)血压 ①动脉血压;动脉血压的高低取决于心排出量及外周血管的阻力,婴幼儿心排出量较少,外周血管口径相对较粗,动脉壁柔软,动脉血压较低,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推算公式:收缩压=(年龄×2)+80mmHg (新生儿收缩压平均70mmHg),舒张压=收缩压的2/3.收缩压高于或低于此标准20mmHg可考虑为高血压或低血压;②静脉血压;静脉压的高低与心排出能力、血管的功能及循环血容量有关。学龄前儿童静脉压为40mmH20左右,学龄儿童约为60mmH20.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热点推荐: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