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临床医学理论 > 儿科学 > 正文

解析小儿轮状病毒肠炎

解析小儿轮状病毒肠炎:

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是秋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冬季腹泻病最常见的病原,呈散发或小流行。经粪-口传播和以气溶胶形式经呼吸道感染传播而致病。潜伏期1~3天,多发生在6~24个月婴幼儿,4岁以上少见。起病急,常伴发热和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病初1~2天常发生呕吐,随后出现腹泻。大便次数多、量多、水分多,黄色水样或蛋花样便带少量粘液。常并发脱水、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本病为自限性疾病,数日后呕吐渐停,腹泻减轻。自然病程约3~8天,少数较长。新近研究表明:轮状病毒的非结构蛋白(NSP4)与发病机制关系密切。NSP4是具有多种功能的液体分泌诱导剂,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发挥作用:作用于固有层细胞,激活CL-分泌和水的外流,改变上皮细胞的完整性。从而影响细胞膜的通透性,本身可能形成一个通道或是激活一种潜在的Ca2+激活通道,导致分泌增加,通过旁分泌效应作用于未感染的细胞,扩大了被感染粘膜上皮细胞的感染效应,直接作用于肠道神经系统(ENS),产生类似于霍乱毒素引起的腹泻。大便镜检偶有少量白细胞,感染后1~3天即有大量病毒自大便中排出。血清抗体一般在感染后3周上升。病毒较难分离,可直接用电镜检测病毒,或ELISA法检测病毒抗原和抗体,或PCR及核酸探针技术检测病毒抗原。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4课程

3980

详情>>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