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临床医学理论 > 儿科学 > 正文

几种常见类型肠炎的临床特点

——●●●聚焦热点●●●——

查分预约> 有奖猜分> 考后关注>

几种常见类型肠炎的临床特点:

(1)轮状病毒性肠炎:多见于6月~2岁婴幼儿,秋冬季发病,常常病初发生呕吐,后出现腹泻,大便呈水样或蛋花汤样,易出现水、电解质紊乱的症状,常伴发热和上感症状,为自限性疾病,病程3~8天,大便镜检偶有少量白细胞,大便轮状病毒检测(ELISA法)可快速诊断。

(2)致病性大肠杆菌肠炎:多见于2岁以下婴幼儿,多发生在气温较高季节,以5~8月份最多。起病较缓,大便呈黄色蛋花汤样便,有腥臭味和较多黏液,常有呕吐,多无发热和全身症状,大便镜检有少量白细胞,细菌培养可明确诊断。

(3)侵袭性大肠杆菌肠炎:主要感染学龄儿童医学|教育网整理,起病急,腹泻频繁,大便黏冻状含脓血,常伴呕吐、腹痛及里急后重,可有高热,全身中毒症状重,甚至休克。临床表现与菌痢难以鉴别,需做大便培养。

(4)产毒性大肠杆菌肠炎:一年四季均有发病,以9~11月为高发季节。在新生儿室可造成暴发性流行,也是旅游者腹泻的主要病原。本病经粪-口途径传播,潜伏期12~24小时。起病急骤;大便每日10~20次,水样便,腹泻时伴腹痛或绞痛、恶心、呕吐、精神萎靡和发热,严重者伴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病程持续数日,有自限性。

(5)出血性大肠杆菌肠炎:好发于夏秋季,各年龄均可发生,潜伏期2~7天。起病急,病情重。有发热、恶心、呕吐、腹痛,大便次数多,开始为水样便,后为血水便,有特殊臭味,大便镜检有大量红细胞,常无白细胞。

(6)鼠伤寒沙门菌肠炎:大多数为2岁以下小儿,全年发病,以夏季多见,应注意流行病学史;主要症状为腹泻,大便性状多样,不消化便、水样便、黏液样便甚至脓血便;病情轻重不一,重者可发生休克、DIC;部分患儿呈败血症表现,热程较长。半数患儿病后大便排菌约2周,甚至更长。

(7)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炎:有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史,大便黄绿色水样,似海水色,黏液多,有腥臭味;伴有不同程度的全身中毒症状;大便镜检有大量脓细胞和成簇的G+球菌,便培养有金葡菌生长,凝固酶阳性。

(8)真菌性肠炎:多见于营养不良儿或有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史,患儿常伴鹅口疮;主要症状为腹泻,大便黄稀,泡沫多,有发酵味,有时呈豆腐渣样;大便镜检有真菌孢子体和菌丝,沙氏培养基作真菌培养确诊。

(9)伪膜性肠炎:由难辩梭状芽胞杆菌引起。除胃肠道外用的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和万古霉素外,几乎各种抗生素均可诱发本病。可在用药1周内或早到数小时迟至停药后4~6周发病。亦见于外科手术后、肠梗阻、肠套叠、巨结肠等体弱患者。本菌大量繁殖,产生毒素A(肠毒素)和毒素B(细胞毒素)2种毒素致病。主要症状为发热、腹泻,轻症大便每日数次,停用抗生素后很快痊愈医学|教育网整理;重症频泻,黄绿色水样便,可有伪膜排出,少数大便带血,可出现脱水、电解质紊乱和酸中毒、中毒性巨结肠,肠穿孔。外周血象增高。伴有腹痛、腹胀和全身中毒症状,甚至发生休克。对可疑病例可行纤维、电子结肠镜检查。大便厌氧菌培养、组织培养法检测细胞毒素可帮助确诊。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热点推荐: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