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临床医学理论 > 妇产科学 > 正文

子宫肌瘤的诊断依据概述

——●●●聚焦热点●●●——

查分入口> 查分答疑> 晒分有礼>
有奖征文> 二试安排> 好课8折>

1.肉眼所见皮损呈多形性,开始为红色荨麻疹样红斑,以后成为丘疱疹,直至形成疱壁紧张、排列呈环状的大疱。

2.皮肤组织病理改变在红斑和水肿部位,真皮血管周围有多量嗜酸粒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真皮乳头明显水肿。表皮内可见嗜酸粒细胞、细胞水肿和海绵形成,基底细胞局灶坏死,导致表皮下大疱形成。大疱内及其周围出现明显的炎性细胞浸润,主要是嗜酸粒细胞,并见嗜酸粒细胞有很多核碎片。

皮损周围皮肤的直接免疫荧光检查,常显示补体C3沿基膜带呈线状沉积,用过氧化物酶标记的免疫电镜显示补体C3的局部位置以及IgG出现的位置是在基膜透明板内,此点与大疱性类天疱疮相同。

皮损周围皮肤的间接免疫荧光检查,证明仅有10%~20%病例血清中有抗基膜抗体,已知妊娠疱疹因子是耐热的IgG,医学教育|网搜集在体外能将正常人血清中的补体C3固定在正常人皮肤的基膜带上。

妊娠疱疹产妇分娩的新生儿血清或脐血清中,经间接免疫荧光检查证明有补体C3和妊娠疱疹因子存在。在有皮损的新生儿,在基底细胞区可显示IgG和补体C3.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4课程

3980

详情>>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