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终患者心理护理之我见:
临终关怀是近代医学领域中的一门边缘性交叉学科,是针对垂危病人进行的一种特殊护理。探索临终关怀这一医学新领域,无疑是人们对于生命价值向深层次研究的表现形式之一。随着现代医学科学的飞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护理临终病人仅有扎实的护理理论基础知识,熟练的操作技术是不够的,还应针对病人临终前的心理特点,实施心理护理。
1 临终病人的心理特点及护理
作为生物人,死亡是不可避免的。然而面对即将结束的人生,任何人都难免感到悲伤和痛苦。做为一名合格的护理人员除完成正常的治疗任务外,应根据临终病人不同时期的心理特点,进行心理护理,帮助病人在最后的治疗过程中建立最佳的心理状态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1.1 恐惧心理
许多病人身患重病步入医院接受各项医疗检查和治疗时,心理上首先产生一种可怕的恐惧感,常表现为心事重重,闷闷不乐,唉声叹气,感情脆弱。此时护理人员要亲切地多同病人交谈,倾听他的主诉,使用合适的语言给予安慰,生活上多给予关心和照顾,并根据病人的需要随时出现在病人身边,使病人有一种被关心的感觉。
1.2 否认心理
我国实行的是医疗保护性制度,对临终病人采取保护性措施,不把实情告诉病人。当病人意识到或间接知道了自己的病情,心理上不愿接受这个事实,常常是反复追问医生“搞错了吧,这不可能”。表现为不安、急躁、烦闷,于是要求家属带他到大医院重复检查,尽可能的来否认这个事实。否认对于临终病人来说如同是一种缓冲剂,它可以缓和沉重的打击以减轻病人心理上的压力。这时护理人员应主动正确的引导病人,针对病人不同的心理障碍,对症处理,否则将会造成悲惨的后果。
1.3 忧郁心理
随着病情的日益恶化,症状的逐渐加重,加上亲人含泪的目光和百般的体贴照顾,此时病人已经意识到自己将不可避免的离开人世,表现为心情忧郁,十分痛苦、消沉、绝望,有时为避免亲人们的悲伤而暗自流泪。这时病人急于交待后事,然后沉默不语,但希望亲人能日夜守候在身边。此时护理人员应注意不要在病人面前谈论病情,应对病人进行特别护理,使病人有一种安全感以达到心理上的稳定。
1.4 认可心理
病人认为应该交待的事情已安排妥当,于是等待着与亲人做最终的分别。这时病人既不痛苦也不害怕,病人与家属为了不伤害对方的感情,彼此心照不宣,病人显得平静、安祥,表现为认可心理,不愿与人谈。此时护理人员要严密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经常陪伴病人,给以精神上的鼓励和安慰,为临终病人提供心理上的平衡。
2 尊重临终病人的权利
临终病人生命结束以前仍享有如其他病人的同等权利,正因为他即将告别人生,许多要求对他来说仅仅是最后一次。所以除了满足人最基本的生理需要外,病人同样需要友爱、同情、关心、温暖,需要尊重个人的权利和利益。护理人员应以高度的责任心、深厚的同情心服务于病人,以亲切关怀的态度去安慰病人,使病人感觉到自己仍然在被人们所关注,帮助病人建立新的心理平衡而安然离开人间。
3 重视做好临终病人家属的思想工作
家属是病人的亲人,虽然在治疗过程中,家属所起的作用无法代替药物的治疗作用,但在治疗过程中病人能否处于最佳心理状态,家属的作用并不可忽视。当病人家属了解到病人的病情已经无法挽回时,精神上是个沉重的打击,表现十分悲伤。护理人员要注意做好其思想工作,主动关心引导他们,以减轻心灵上的痛苦,并讲清家属情绪的好坏可直接影响到病人的情绪而不利于治疗。因为严重的心理创伤对疾病的缓解极为不利,如果家属能较好的控制感情,病人也就稳定了情绪。所以为了病人能安然走完人生最后一站,医务人员、家属应努力共同为临终病人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人间的温暖和社会的尊重。只有这样才能减轻病人临终前的心理压力,克服对死亡的恐惧和焦虑,在充满温情的气氛中离开人间。
总之,做好临终病人的心理护理要因人而异,因病而别,同时还需要医生、护士、家属等多方面的默契配合,才能对临终病人实行之有效的心理护理。使病人能在生命的最后一站安静、舒适而又有尊严的度过。最终实现问心无愧,死而无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