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教育网手机站

登录/注册

台州医院门诊注射室

2015-01-23 16:14 来源:医学教育网

台州医院门诊注射室:

有人说,医护人员的工作是一个高要求、高风险的职业。

也有人说,他们就像走钢丝一般,稍有不慎就会付出生命的代价。

但就是在这份压力下,他们却一如既往,和病魔斗争,为生命、为健康甘当守护者。

在这些医护人员当中,有一群特殊的“天使”。

每一天、每一个小时,甚至每一分种,她们都为各种各样的病人提供服务。

她们,就是台州医院门诊注射室的护士们。

这里永远是忙碌的

3月13日中午11时20分许。台州医院门诊注射室。

印象中的注射室,永远都是一副繁忙的景象。

尽管已近饭点,但在注射室里,护士依旧忙碌,等待挂针的患者仍然排成了长龙,能容纳400多人的座位已经人满为患。

“我不要挂,哇……”11时23分,在2号注射台前,一个胖胖的男孩嚎啕大哭,为了不让护士扎针,他死命地把母亲拽住的手忘后抽。

“没事的,不痛的,阿姨轻一点。”为了分散孩子的注意力,护士高薇薇轻声安慰着,瞅准孩子手上的经脉,一针见血。

“好了,这瓶药要慢点挂,另外一瓶可以快点。”说完这话,高薇薇简单对操作台收拾了一下,准备为下一个患者进行注射。

11时25分,她为一个40多岁的妇女挂上了点滴。

11时27分,她用了3分钟为一个2岁的女孩完成了额头上的静脉注射。

11时31分,她给一个老大爷扎针,并再三交代患者该药滴注的速度不能太快。

12点的钟声很快敲响,半个小时里,笔者数了下,她为12名患者完成静脉注射。

这个时间,对于大多数的人来说,已是酒足饭饱的时候。

对注射室的当班护士而言,吃饭时间,也仅仅只是一个概念。

“下班了,一起吃饭去!”

如此平常的一句招呼,却让他们很是陌生。

“我们吃饭都是抽空吃的,谁有空谁吃,从来没有时间的概念。”注射室副护士长陈红艳说,因为每一个饭点,都正是注射室最为忙碌的时候。

陈红艳的说法,是基于医院就诊流程的事实。

挂号、就诊、取药,在这一系列的排队等候后,需要到注射室接受治疗的第一拨患者,往往就在10点左右。

而在他们之后,又将是一拨又一拨的患者。

“在来注射室前,病人都已经经历了好几次的排队,等了很久,总不能因为吃饭,让他们再多浪费时间吧。”陈红艳说。

平均每个护士每天要挂200个针

有这样的一个统计,在就诊的高峰期,注射室每天会接诊1400多名患者;即使在少的时候,每天也有800名以上。

“我们每天打大针的有4人,巡回4人,打留置针1人。”陈红艳说,按照前者来算,每天当班的护士要为近200名患者挂针;而即使是后者,每天也需要为150-160名患者注射。

笔者算了下,除了个别特殊的患者外,护士完成挂针的时间大约为1分钟。

按照陈红艳的这个说法和时间的比例,仅仅是台前的操作,每个负责打针的护士,至少得站立服务3个多小时。

但这只是一个理论状态,事实上,加班加点反倒是注射室的常态。

从接收药品、打印信息标签、配药直至挂针每天大量的病人,容不得她们有半丝的倦怠。

“你是朱某某?这个药可能会让你口干,要注意下。”

采访时发现,在每一个患者前来挂针时,护士总是不厌其烦地和他们核对身份及药品信息。

“万一挂错了,问题就大了。”陈红艳说,为了确保病人安全,尽管在药品上都粘贴了病人和药品的信息,但她们仍要把好最后一关,再次和病人进行核对。

一年磨破三双鞋

在台州医院注射室,忙碌的不仅仅是注射台前的护士。

在拥挤的注射室里,跑来跑去的巡回护士,她们身上的白大褂成了一道流动的风景。

只是,这道风景中有着太多的汗水。

有人曾为她们算了一笔账,从下午5点到晚上8点,3个小时里,她们能迈上1万步。

而按照每步0.6米计算,在注射室这个并不大的区域内,3个小时,她们走了近3公里。

“护士,给我这里针拔一下!”

“护士,我这里药水快没了!”

“护士,你帮我看下,好像有点肿了!”

“护士,我的药水滴得有点快!”

……

这样的声音,在注射室的各个角落此起彼伏。

而话音未落,巡回护士已经敏捷地转向,迈开步子,为他们服务。

说起她们的忙碌,陈红艳给笔者讲了一个笑话。

因为病人太多,有的护士来不及及时把拔下的输液管回收,就把它们挂在肩膀上,走了一圈后,浑身上下都挂满了输液管。

其实,这个笑话,并不好笑,反而有些苦涩。

但这却是巡回护士每天真实的写照。

也正是因为这般的忙碌,让她们在注射室大厅这个区域内,每个人每年磨破了3双鞋。

荣耀的背后有委屈

忙碌的背后,总是会有收获。

记得小时候,我们常常惊叹卖油翁熟能生巧的故事。

而在注射室,这般的技巧也让其他科室的同事很是佩服。

无论哪个科室,总会碰到各种因为病人自身原因而无法顺利挂针的病人,而在遇到这样的烦心事时,他们总能想起注射室的那一双双巧手。

“在我们这里,上大针的基本上都是2年以上的护士。”陈红艳说,相对于其他科室的同事而言,每天大量的挂针工作,让她们更加熟能生巧。

“能够帮到他们,我们也是很高兴的。”陈红艳说,目前在注射室能上台扎针的有18个人,每个人的技术都十分娴熟。

因此,每一次,当其他科室寻求“疑难”帮助时,总能让注射室护士在心底感到属于自己的那一份荣耀。

而每一天,这样的求助不止一次,而这份荣耀也天天被重提。

无论是配药、挂针还是巡回的护士,在注射室久了,她们早已习惯了忙碌。

但她们却忧心,在忙碌中再受委屈。

而这样的情况,频频发生。

王旖潇是注射室的新人,到岗只有1年时间。

平日里,在同事眼中,工作上的她很认真,但就在前不久,她却因为认真挨了家属的责骂。

“那次医嘱写得不是很清楚,她就去问。”陈红艳说,没想到,病人等得不耐烦,就直接骂人。

受到委屈的王旖潇当场就哭了。

而巡回护士江玲珠的遭遇更为委屈。

去年,江玲珠当班时,有一个病人喊她拔针。就在江玲珠前往处理的路上,另一个病人拦住了她,也要求拔针。

考虑到顺路,江玲珠就停下了脚步,先为另一个病人拔针。

没想到,之前喊她的病人家属不乐意了,他先走到江玲珠身后,大声质问为什么不给他的家属拔针。

在得到江玲珠的解释后,他仍然不依不饶,一把抓住江玲珠的后背,要把她往外扯。“后来,这事还惊动了警察。”陈红艳说。

事实上,这样的委屈,注射室的护士每年都会遇上不少。

“其实病人的心情我们都能理解,也不愿意把这样的事再扩大。”陈红艳说,一来病人看病花的时间太长,二来心疼家属尤其是孩子。“另一个原因,就是我们压根没时间处理这些事。”

坚持就是对自己最好的安慰

在台州医院注射室,共有32名护士、2名护理员。

她们的假期可能随时被取消,她们不可能一起出去旅游,甚至连年夜饭也凑不起来……

但即便是这样,在忙碌和委屈中,她们却有着自己的坚持,并乐此不疲。

葛慧珍是注射室的老前辈了,26年的护士生涯,让她有了过硬的业务水平;而53岁的年纪,也让她成了注射室的一个传说。

“年纪大了,眼力会差一些,按理说,扎针的难度就大了些。”陈红艳说,尽管眼睛不好,但葛慧珍的技术却依旧,甚至其他护士扎不了的针,到了她的手里就变得很轻巧。

事实上,在医疗行业,像葛慧珍这样的年龄早就可以脱离这个充满忙碌和委屈的岗位了,但她却因为对岗位执着没有离开。

葛慧珍说,从1989年开始,自己就和注射室挂了钩,也见证了注射的变迁。再过不久,她可能就要离开这个岗位了,但在她的话里,却有着无数的牵挂。“其实,每天能为这么多病人服务,也挺好的。”

也许,这正是注射室护士这份坚持的原因,让她们在忙碌和委屈中,甘当特殊的守护者。

以上内容由医学|教育网搜索整理仅供参考。

相关资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