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互动交流
首页 > 护理理论 > 基础护理 > 正文

异常体温临床表现

异常体温临床表现:

体温过高由于致热原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或体温中枢功能障碍等原因,使产热增加而散热减少,导致体温超出正常范围。根据发热原因可分为感染性发热和非感染性发热,感染性发热临床上最常见。

(1)发热程度:

以口腔温度为标准可分为:

① 低热: 体温37.3~38.0℃。

② 中等热: 体温38.1~39.0℃;

③ 高热: 体温39.1~41℃。

④ 超高热: 体温在41℃以上。

(2)发热过程:

 临床过程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① 体温上升期:特点为产热大于散热。表现为畏寒、无汗、皮肤苍白,有时伴有寒战。体温上升的方式有骤升和渐升。

② 高热持续期:其特点为产热和散热在较高水平趋于平衡,体温维持在较高状态。表现为颜面潮红,皮肤灼热,口唇干燥,呼吸深快,脉搏加快,尿量减少。

③ 退热期:其特点为散热大于产热,散热增加而产热趋于正常,体温恢复至正常调节水平。表现为病人大量出汗,皮肤温度下降。体温下降时,由于大量出汗,体液丧失,年老体弱及患心血管病的病人,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易出现虚脱或休克现象,表现为血压下降、脉搏细速、四肢湿冷等,应密切观察,加强护理。退热的方式有骤退和渐退。

(3)热型:

热型是根据绘制在体温单上的体温曲线波动的特点所分的类型。临床常见的热型有以下几种:

① 稽留热:体温持续升高39.0~40.0℃,持续数日或数周,24小时波动范围不超过1℃,常见于伤寒、肺炎球菌性肺炎。

② 弛张热:体温在39.0℃以上,但波动幅度大,24小时内体温差达1℃以上,最低体温仍超过正常水平。常见于败血症等。

③ 间歇热:高热与正常体温交替出现,发热时体温骤升达39.0℃以上,持续数小时或更长,然后很快下降至正常,经数小时、数日的间歇后,又再次发作。常见于疟疾等。

④ 不规则热:体温在24小时内变化不规则,持续时间不定。常见于流行性感冒、肿瘤性发热等。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护士资格考试

2020年新课

1580

立即购买
热点推荐:
考生必看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