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医学知识

首页 > 口腔医学知识 > 粘膜病 > 正文

口腔毛状白斑临床概述

口腔毛状白斑临床概述:

口腔毛状白斑(OHL)为发生于口腔黏膜的白色绒毛状病变。Greenspan(1984)首次报告。最初仅见于男性同性恋者。以后也有女性患者的报告。关于本病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病毒学及超微结构研究表明。在上皮浅层有疱疹类病毒出现,经原位杂交等技术证实为EB病毒(Epstein-Barrvirus),又是非洲淋巴瘤病毒,是一种疱疹病毒。近年来发现90%AIDS患者口腔分泌物中有EB病毒的检出。因而认为EB病毒是口腔毛状白斑的直接原因,特别是对免疫缺陷患者。EB病毒成为致病原。对上皮组织有特殊的侵袭性。此外,还发现病变区朗格汉斯细胞明显减少或消失。且T淋巴细胞功能也降低或消失,从而导致病毒的入侵和发病。

本病通常发生于舌的外侧缘,一般多为双侧(80%左右),其次见于颊、口底、软腭及鼻咽黏膜,牙龈及扁桃体也可发生。医学教育|网搜集肉眼观察为白色绒毛状表现。不易被擦掉,有时可有溃疡形成。患者一般无明显症状,有时可有烧灼感、疼痛或味觉障碍。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热点推荐: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