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脓性颌骨骨髓炎概况:
疾病简介
由细菌感染以及物理或化学因素,使颌骨产生的炎性病变,称为颌骨骨髓炎。急性期骨髓炎以疼痛、发热、脓肿等为主要症状,慢性期以局部红肿、溢脓、创口不愈、死骨暴露等为主要症状。下颌骨多见,新生儿多见于上颌骨。感染来源多样,引起感染的病原菌种类也较多。临床上很多患者病情迁延不愈,影响进食、言语,是一类治疗较为困难的感染性疾病。
发病原因
化脓性颌骨骨髓炎的病原菌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其次是溶血性链球菌,亦即肺炎双球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等化脓性细菌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临床上多数是混合型细菌感染。
感染途径主要有牙源性感染、损伤性感染和血源性感染。牙源性感染最为多见,占化脓性颌骨骨髓炎的90%左右,一般常见在机体抵抗力下降和细菌毒力较强时,由急性根尖周炎、牙周脓肿、智牙冠周炎等牙源性感染的直接扩散所致。损伤性感染多因口腔颌面部皮肤和粘膜损伤,开放性颌骨骨折、火器伤、伴有异物存留等使细菌直接侵入骨内引起。血源性感染多见于儿童,一般有颌面部或全身其他部位化脓性病变或菌血症史,感染经血行扩散至颌骨,有时也可无明显全身病灶史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病理生理
中央性颌骨骨髓炎
感染先在颌骨骨髓腔内发展,骨髓腔内血管扩张,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伴少量淋巴细胞和浆细胞,周围组织逐渐溶解形成脓肿,骨小梁周围的成骨细胞减少或消失,感染可以沿血管和淋巴管蔓延,广泛侵犯骨松质和骨髓腔。发生骨坏死时表现为骨细胞消失,骨陷窝空虚,四顾周围有炎性肉芽组织,可使死骨分离。
边缘性颌骨骨髓炎
在骨膜下密质骨表面有反应性新骨形成,新生骨小梁周围有大量类骨质和成骨细胞,骨小梁之间为纤维结缔组织,其间有少量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