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医学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基础医学理论 > 生理学 > 正文

什么是突触传递

——●●●聚焦热点●●●——

报名预约> 有问必答> 报考测评>

什么是突触传递?

(一)经典突触的传递过程、兴奋性突触后电位与抑制性突触后电位 突触传递类似神经肌肉接头处的信息传递,是一种“电-化学-电”的过程;是突触前膜释放兴奋性或抑制性递质引起突触后膜产生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或抑制性突触后电位(IPSP)的过程。

1.EPSP 是突触前膜释放兴奋性递质,作用突触后膜上的受体,引起细胞膜对Na+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K+等离子的通透性增加(主要是Na+),导致Na+内流,出现局部去极化电位。

2.IPSP 是突触前膜释放抑制性递质(抑制性中间神经元释放的递质),导致突触后膜主要对CL-通透性增加,Cl-内流产生局部超极化电位(2000)。

3.特点 ①突触前膜释放递质是Ca2+内流引发的(2000);②递质是以囊泡的形式以出胞作用的方式释放出来的;③EPSP和IPSP都是局部电位,而不是动作电位;④EPSP和IPSP都是突触后膜离子通透性变化所致,与突触前膜无关。

(二)中枢兴奋传播的特征

1.单向传递 因为只有突触前膜能释放递质,突触后膜有受体。

2.突触延搁 递质经释放、扩散才能作用于受体。

3.总和 神经元聚合式联系是产生空间总和的结构基础。

4.兴奋节律的改变 指传入神经的冲动频率与传出神经的冲动频率不同。因为传出神经元的频率受传入、中枢、传出自身状态三方面综合影响。

5.后发放 原因:神经元之间的环路联系及中间神经元的作用。

6.对内环境变化敏感和易疲劳性 反射弧中突触是最易出现疲劳的部位。

(三)外周神经递质和受体

1.外周神经递质 主要有乙酰胆碱、去甲肾上腺素、嘌呤类或肽类。乙酰胆碱受体包括M、N两种受体;去甲肾上腺素包括α受体和β受体。

2.不同受体对应的阻滞药

α受体——酚妥拉明

β受体——普萘洛尔

M受体——阿托品

N2受体——箭毒

N1受体——六烃季胺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