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药师考试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互动交流
首页 > 执业药师考试 > 其他信息 > 正文

广西师范大学化学与药学学院

广西师范大学化学与药学学院坐落在广西师范大学育才校区,是广西师范大学最早创建的理科院系之一。经过七十多年的发展,化学与药学学院已经建设成为广西化学与药学学科重要的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基地。学院现有教职工93人,各类学生1069人,其中全日制本科生716人,硕士研究生283人,教育硕士24人,研究生班学员14人,博士研究生32人。

广西师范大学化学与药学学院的前身是创建于1941年的广西师范专科学校理化专修科,1954年开始招收本科生并更名为化学系,1982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95年更名为化学化工系,2003年5月成立化学化工学院。通过与药学学科整合,依托广西药用资源化学与药物分子工程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于2013年6月成立化学与药学学院。在七十多年的办学历史中,学院注重教学和科研全面发展,目前已成为广西师范大学综合实力最强的理工科学院之一。

学院现拥有化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下设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等5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化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下设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化学工程、化学工艺、生物化工、应用化学、工业催化等10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并在课程与教学论、学科教学(化学)等学科招收硕士研究生。化学一级学科是广西壮族自治区优势重点学科;无机化学、应用化学和药物化学是广西壮族自治区重点学科;化学专业为国家特色专业、自治区级精品专业和优质专业,并于2013年确定为教育部“本科教学工程”地方高校第一批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中学化学教学设计”获教师教育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立项建设。无机化学、有机化学是自治区级重点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化学教学论是自治区级精品课程。化学实验教学中心是广西区教育厅首批确认的省级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药用资源化学与药物分子工程实验室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广西壮族自治区重点实验室,2010年8月获批成为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生物无机与配位化学、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生命过程与环境分析三个实验室为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实验室是广西首批科技创新金源单位。学院拥有“天然活性物质的发现、结构改造与功能”教育部创新团队。“广西分子固体新材料研究人才小高地”和“西南民族药2011协同创新中心”,并且是“广西医药人才小高地”的主要建设载体单位。另有“生命与环境分析研究”、“分子固体新材料研究”两个广西教育厅人才小高地。学院的“天然或合成功能化合物创新研究团队”是首批广西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团队之一。2014年2月,我院“材料电化学”团队入选“广西高等学校高水平创新团队”。生命过程与药物分析实验室和低碳新能源电化学材料与技术实验室被区教育厅确定为“十二五”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植物资源和植物化学院士工作站被自治区科技厅认定为第一批广西院士工作站。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为:生物无机与无机药物化学、生物与药物分析化学、天然有机与药物合成化学、材料化学与物理、功能配合物化学,并分别形成了以基于中药活性成分金属抗肿瘤配合物、分子基磁/孔材料的设计与调控、金属元素的形态分析、纳米生化分析与单细胞分析、民族药活性成分筛选与结构改造、新能源材料的制备等为核心的特色研究方向。

学院拥有一支科研能力强,教学水平高,学历、职称和年龄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现有专任教师65人,其中教授33人,副教授22人,讲师3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50人,占专任教师的76.9%.有博士生导师16人,硕士生导师49人。学院有“国家级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国家级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1人,“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1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1人,中国科协“西部开发突出贡献奖”1人,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4人,广西“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1人,广西“新世纪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7人,“广西壮族自治区优秀专家”2人,“广西优秀专业技术人员”1人,广西“高校百名中青年学科带头人资助计划”人选3人,广西“高校优秀人才资助计划”人选5人,广西“八桂学者”2人,“广西青年科技奖”获得者7人,广西“八桂老师”1人,广西高等学校教学老师1人,广西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6人医学教育网编辑整|理。

学院拥有9700平方米办公及基础实验室大楼和5500平方米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实验大楼。有高分辨液质联用仪、X射线单晶衍射仪、500MHz超导核磁共振波谱仪、SQUID磁测量系统、场发射环境扫描电镜、时间分辨荧光光谱仪、圆二色光谱仪、激光拉曼光谱仪、X-射线粉末衍射仪、电喷雾质谱仪、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毛细管电泳仪、元素分析仪、流式细胞仪、多功能酶标仪等大中型专业仪器设备、软件60多台套,设备总值近4860多万元。本学科拥有大量专业特色资料,藏书量共6.1万册,其中中文图书4.2万册,外文图书1.9万册;中文期刊72种,外文期刊107种;有中文电子图书8.3万册,外文电子图书1.2万册,中文电子期刊3600种,外文电子期刊1600种。拥有各类数据库23种,其中包括ACS全文期刊库、Wiley-Blackwell全文期刊库、RSC全文期刊库、ElsevierSDOS全文期刊库和SpringerLINK全文数据库。丰富的专业资料,为建设有特色的教学和科研提供了良好的信息保障。

近十年来,学院教师累计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89项,其中国家863计划项目子课题1项,国家973计划项目课题6项,国家支撑计划子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6项和国际合作项目2项。承担教育部项目10项,广西自然科学基金及其他省部级基金项目104项,广西教育厅项目36项,科研经费总额达6095万元。获得省部级科研成果奖7项,其中广西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广西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广西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全院教师共发表学术论文1460多篇,其中SCI论文630多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480多篇,其中影响因子(IF)大于3.0以上的学术论文共150多篇,影响因子大于4.0的论文70余篇,获授权中国国家发明专利38项。

近年来,学院的教学改革成绩菲然。学院教师先后承担教育部教学改革项目1项,教育部教师教育精品视频课程(教育部老师教育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立项建设课程)1项;化学专业获首批国家(“本科教学工程”地方高校)专业改革综合试点;广西新世纪教改项目5项,校教学改革项目25项;发表教学研究论文100多篇。主编或参编教材13部;教学研究获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一项;自治区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获“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二等奖1项;广西高等教育教学软件设计大赛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优秀奖1项;广西高等教育技术应用大赛三等奖2项;广西高校教育教学软件大赛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

学院重视人才培养,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大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近几年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竞赛均获嘉绩:2009年首届全国高等师范院校大学生实验邀请赛获一等奖1项、三等奖2项,2011年第二届全国高等师范院校大学生实验邀请赛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2013年第三届全国高等师范院校大学生实验邀请赛获一等奖2项、三等奖1项。2011年国际化学年全国趣味化学实验设计大赛获一等奖1项、三等奖3项;2008年首届全国高等院校化学专业师范生教学素质大赛获一等奖2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7项,2010年第二届全国化学专业师范生教学素质大赛获一等奖4项、二等奖11项、三等奖3项。2012年第三届全国化学专业师范生教学素质大赛获特等奖3项、一等奖11项、二等奖17项、三等奖6项。2013年7月在第三届全国高等师范院校大学生化学实验邀请赛中获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

学院在学术交流与合作方面十分活跃,与国内国外同行一直保持着广泛的交流与合作,2001年以来先后成功承办了第四届全国配位化学会议、第八届全国多元络合物会议、第八届全国分析化学年会、第九届全国量子化学会议、第九届全国生物无机化学会议、第七届全国大学化学教学研讨会、第四届全国科学教育专业建设研讨会、第八届全国微纳生物化学分离分析会议、国际芯片实验室会议、第十一届全国应用化学年会等学术会议、第九届全国化学课程与教学论学术年会等学术会议和第三届全国化学师范生教学素质大赛。

七十多年来,学院一直秉承“尊师重道、敬业乐群”的校训精神和严谨求实的办学理念,共为社会培养了七千余名具有高素质的专门人才,他们遍布广西乃至全国的各行各业,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和广西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精品课程

执业药师-无忧实验班

2024年好课

880起

查看详情
热点推荐: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