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药师考试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互动交流
首页 > 执业药师考试 > 其他信息 > 正文

药理学 研究方向

药理学学科点的研究方向:

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抗炎免疫药理学、临床药理学、分子药理学、神经药理学、定量药理学、肿瘤药理学和临床药学与临床药理学。

(一)抗炎免疫药理学

本学科点是国内最早从事抗炎免疫药理学研究的单位之一,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就有一大批学者投入到抗炎免疫药物的研究之中,经过五十多年的传承,抗炎免疫药理学研究一直是本学科点药学工作者研究的优势领域,并建立了良好的研究梯队,配备了先进的设备仪器,管理制度健全,具有丰富的科学研究经验和良好的学术氛围。

上世纪八十年代,本学科点即开展了白芍总甙免疫调节作用及机制研究,开发出了我国第一个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抗炎免疫调节药物“白芍总甙胶囊”,已被批准上市多年,新的适应证开发正在进行中,该研究的部分成果获安徽省自然科学一等奖;同时建立了抗炎免疫药理研究的多个动物模型,如大鼠佐剂性关节炎,大鼠、小鼠胶原性关节炎,免疫性和化学性肝损伤,小鼠系统性红斑狼疮,阿霉素诱导肾病,β-淀粉样蛋白诱导的中枢免疫炎症模型等,为白芍总甙、丹皮总甙、黄芪总甙、来氟米特、阿克他利等抗炎免疫药物的研制与开发提供了有效手段。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本学科承担了省“七五”攻关项目“白芍总甙免疫调节作用及机制研究”,在整体、细胞和分子水平上研究了白芍总苷的抗炎免疫调节作用。目前已将其开发成二类新药(适应证: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等),该研究成果1997年获安徽省自然科学一等奖。九十年代本学科又承担了省“八五”攻关项目“丹皮总甙治疗免疫性肝炎的实验研究”,取得丰富的科研成果。2008年“来氟米特对实验性肝损伤的治疗作用及机制研究”获安徽省自然科学奖三等奖。

近年来通过对白芍总甙、丹皮总甙、尼美舒利、右旋酮洛芬、黄芪总甙、来氟米特、阿克他利等抗炎免疫药物的一系列系统研究,已逐步形成了以抗炎免疫药物为研究对象进行药学、药理毒理研究或进行构效关系研究的平台。本方向将在新药创制和促进产业化方面加强研究工作,以进一步增强为国家经济建设服务的能力。

(二)临床药理学

本学科点是我国临床药理学研究的主要单位之一。本学科点1984年创建了临床药理研究所,该所1986年被确定为卫生部临床药理基地,1999年起为国家药品临床研究基地,承担并完成了多个新药的临床研究工作。本学科点特别注重临床药理学的教材和著作建设,徐叔云教授主编了《临床药理20讲》(安徽人民出版社,1976年)、《临床药理》(上、下册,安徽科技出版社,1980,1981年)、《临床药理学》(上、下册,上海科技出版社,1983,1986年)、《临床药理学》(全国高等医学院校本科生规划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1989年第一版,1991年第二版,2004年第三版)、《中华临床药物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年)等著作,对我国的临床药理学知识的普及、提高、科学研究和新药临床评价以及指导临床合理用药起到了重要作用。2002年《临床药理学》(第二版)教材获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二等奖。李俊教授为全国高等学校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卫生部规划教材《临床药理学》(第4版)和全国高等学校临床药学专业卫生部规划教材《临床药物治疗学》主编,《临床药理学》2008年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

本学科点长期从事药物的临床药动学、临床药效学、药物相互作用和安全性评价等研究工作,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等分析手段先后完成了芍药苷、芸香苷、金丝桃苷等药物的药动学研究,采用HPLC-ECD建立了国家一类新药87014检测方法并进行了人体药动学研究,建立了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检测人血清中A771726浓度的方法,通过测定一类新药来氟米特活性代谢物A771726的浓度,分析来氟米特的药动学,为Ⅱ期临床试验提供依据,建立了HPLC-ECD、荧光检测褪黑素的分析方法。并先后建立了二十多个国家一、二、四类新药人体内分析方法,如白芍总苷、丹皮总苷的HPLC、TLC分析方法,完成了多个国家一、二、三、四类新药的临床研究工作。

本学科点开设的临床药理本科专业是全国医学院校较早设置该专业的学校之一,特别注重医药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毕业学生在医疗、药品监督管理和制药企业等单位发挥了重要作用,受到普遍好评,“医药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于2004年获安徽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在今后工作中继续加强临床药理学基本原理的研究以及为新药创制的服务能力,进一步加强上市药品的再评价工作,指导临床安全合理用药。

(三)分子药理学

本研究方向以现代分子生物学手段进行药物的药理学研究,聚焦于药物的构效关系、药理作用及其分子机理等方面探讨。

本方向近年来开展了基因工程药物药理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研究表明内抑素具有广谱抗肿瘤效应,本方向在1998年完成重组人内抑素的克隆、表达与纯化后开展了临床前药理及作用机制研究,2003年获SFDA批准进入临床研究。在研究中首次发现重组人内抑素对类风湿关节炎(RA)血管翳的形成也有抑制作用,能对AA大鼠滑膜组织表达过高的VEGF有明显的抑制,同时可明显降低AA大鼠滑膜组织微血管密度等,此研究获2005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多年来还进行了重组葡激酶、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0等多个药物作用的分子机制研究。

本方向的研究工作对提高我国生物技术药物创新能力、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加强创新生物工程药物的研制以及治疗疾病的作用机制研究。

以上内容由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仅供您参考。

精品课程

执业药师-无忧实验班

2024年好课

880起

查看详情
热点推荐: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