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中医理论 > 中药词典 > 正文

石蜈蚣的功能|临床应用

石蜈蚣的功能|临床应用:

【中药名】石蜈蚣

【别名】水剑草、石菖蒲、水蜈蚣。

【产地分布】生于山谷、山涧及泉流的水石间。分布于河南、山东、江苏等地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采收加工】秋季采挖,除去茎叶及须根,洗净,或切成长10厘米左右的小段,晒干。

【药材性状】扁圆柱形,稍弯曲,常有分枝,长3~20厘米,直径0.3~1厘米。表面棕褐色、棕红色或灰黄色,粗糙,多环节,节间长0.2~0.8厘米;上侧有略扁三角形的叶痕,左右交叉排列,下侧有圆点状根痕,节部有时残留有纤维状叶基。质硬脆,折断面纤维性,类白色或微红色,横切面内皮层环明显,可见多数维管束小点及棕色油点。气芳香,味苦、微辛。以条粗、断面色类白、香气浓者为佳。

【性味归经】性微温,味辛、苦。归心经、胃经。

【功效与作用】开窍、豁痰、理气、活血、散风、去湿。属开窍药。

【临床应用】用量3~6克。或入丸散。外用煎水洗或研末调敷。用治癫痫、痰厥、热病神昏、健忘、气闭耳聋、心胸烦闷、胃痛、腹痛、风寒湿痹、痈疽肿毒、跌打损伤等。石菖蒲、生姜共捣汁灌下,用治痰迷心窍。

【使用禁忌】阴虚阳亢,汗多、精滑者慎服。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4课程

3980

详情>>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