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中医理论 > 中医基础 > 正文

胃病生百病

——●●●聚焦热点●●●——

报名预约> 有问必答> 报考测评>

《黄帝内经》记载:胃不和,卧不安。胃不和就是胃病,卧不安就是睡眠不好。意思是胃病能够引起睡眠不好;又说“头痛耳鸣,九窍不利,皆肠胃所生也。”就是说,肠胃病还能引起头痛、耳鸣等眼、耳、口、鼻、舌及前后二阴等九窍不适的病症;《黄帝内经?灵枢》更指出:胃不实则诸脉虚。百病不已,宜从中治。说的是胃气不足,会导致身体诸多系统的虚弱,会导致许多疾病难以治愈,这种情况应该考虑从脾胃入手进行治疗。东垣老人更为明白地说:“胃虚,脏腑经络皆无所受气而俱病”,“脾胃虚则九窍不通”,“胃气下溜,五脏气皆乱,其为病互相出现”,“大肠小肠五脏皆属于胃,胃虚则俱病”。并指出:“推其百病之源,皆因饮食劳倦,而胃气、元气散解,不能滋养百脉,灌溉脏腑,卫护周身之所致也。故苍天之气贵清静,阳气怒烦劳。噫!饮食喜怒之间,寒暑起居之际,可不慎欤”,所以,胃病对人类健康的危害性,绝不是人们想象的那样微不足道,而是一个足以引发“百病”的医学大问题。东垣老人“脾胃不足,百病由生”医学观点,以及老人家从脾胃论治内、外、妇、儿、眼、五官等各科疾病的可靠疗效,就是这一医学事实的真实写照。

胃病患者,除腹胀腹痛、食欲不振、嗳气打嗝、烧心泛酸、消化不良、大便失常等消化系统症状外,确实还经常表现头痛、晕眩,心烦、失眠。怕冷感冒,或肌肤烘热,阵阵出汗。精神不振,情绪抑郁,注意力不能集中。反应迟钝,脑鸣耳鸣,焦虑易惊,记忆力减退。腰背酸痛,关节不利,容易疲劳。胸闷气短,心律不齐。性欲冷淡,女性月经失调或过早断经,早生白发,牙齿脱落,未老先衰等许多系统病症。很多时候,胃病所生“百病”对人体的折磨是常人难以想象的,其临床症状和病理机制也是十分复杂的。但对待如此重大的一个医学问题,无论是诊断还是治疗,西医不仅茫然无措,严重的是西医不能因此而正视自身缺欠,而胶柱于“查不出病就是没有病”的傲慢思维,于是乎,全球数以万亿饱受病痛的患者,成了“无病呻吟”的“亚健康”,并被排除在医疗大门之外。这种无视自身局限,顽固坚持“查不到病就是没有病”的“亚健康学说”,既暴露了生物医学对生命的无知和无奈,也暴露了时下生物医学的狂热与傲慢。令人啼笑皆非的是,早在这个不伦不类的“亚健康学说”之前,西医权威的世界卫生组织就已经指出:单元的生物医学模式必须向多元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进行转变。道理很简单,单一的生物医学模式不能满足人类的医学需求。是啊,仅社会环境给人们造成的复杂的心理性疾病一项,生物医学方法又能“查”出多少呢?又能“奈何”多少呢?

被誉为“20世纪伟大医学变革”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也就是中医几千年前早已内容丰富了的“天、地、人三才合一”的“整体医学观念”。那么,医学模式的转变如果绕开中医,不仅要浪费许多宝贵时间,甚至可能要走许多弯路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论及“胃病生百病”的病理机制,东垣老人概括为两个方面:一 胃病,元气虚损。他说“元气之充足,皆由脾胃之气无所伤,而后能滋养元气;若胃气之本弱,饮食自倍,则脾胃之气既伤,而元气也不能充,而诸病之所由生也”。即胃病,元气不足的营养不良性疾病。二 胃病,枢纽不利。脾与胃,一脏一腑,一升一降,升降传变,周流不息。并且脾胃的升降又具有“枢纽”作用,直接影响着其它脏腑经络之间元气的升降。一旦胃病“胃气下溜”,脾胃升降失调,就会因为“枢纽”不利,就会出现前面所说的“五脏气皆乱,其为病互相出现”的混乱局面。

脏腑是生命活动的中心,每一个脏腑都有各自的经脉跟它所管辖的组织器官,以及其它脏腑进行联络。《黄帝内经素问六微旨大论》说:“天枢之上,天气主之;天枢之下,地气主之;气交之分,人气从之,万物由之。”其中“枢”有转枢的意思,与天地之气的升降出入有关,是指天地之气交接,升清降浊之枢纽。所以,一个“枢”字,不仅表明天地之间是一个整体,还表示天地之间是不断地在转动着的。在人体,这个转动的枢纽就是天枢穴。天枢穴是胃经上的一个穴位,位于脐中旁开2寸,恰为人身之中点。用“天枢”一词定为穴名,正是为了说明天地之气在人体内的交换,就是在这里进行的。

天枢穴为调整上、下腹部气机的枢纽,是水谷精微消化吸收出入的门户。有升清降浊,通调上下,调整肠道的功能。那么,针灸或揉动腹部的这个部位,就可以调理人体上下的气机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所以,“胃病生百病”除了营养不良和胃肠激素失调之外,应该还有更多深层次的病理机制。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