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中医理论 > 中医基础 > 正文

中医病因学说之六淫

——●●●聚焦热点●●●——

查分预约> 有奖猜分> 考后关注>

中医病因学说之六淫:

中医的病因学说是指把致病因素与发病途径结合起来进行研究的分类方法,它以阴阳五行学说为纲领,天有六气,淫生六疾,。淫者,过也,即邪气。六气以阴阳为纲,淫之六疾统于阴阳。“六气病源”说被称为病因理论之创始。

六淫中的“六”指的是风、火、寒、暑、湿、燥等六种气候变化,“淫”指的是太过,所谓过犹不及,当六种气候变化太过时,则成为侵犯人体的外邪,损害人体健康。

(1)风。《索问?骨空论》中讲到,“风者,百病之始也。”风属阳,其性升发、向上、向外、动摇不定,因此,它一方面容易侵犯人体的头部、皮肤等较高、表面的位置,另一方面由于其动摇不定,风病的发病部位往往也不确定。风病主要包括两种:自然界的风邪侵入人体导致的病症和肝风内动导致的疾病。自然界风邪主要侵犯人的体表和肺,常见的病症有发热、恶风、咳嗽、鼻塞、中风、破伤风、风疼等,此类病症多发于春天,但其他季节也可发生。肝风内动主要包括血虚、热极生风,肝阳化风等种类。

(2)火。火病往往是由两种因素引起的,一种是温热邪气入侵人体,另一种为其他五邪进入人体化为火。火的特性为热极、炎上,可以灼伤脉络、消耗津液,因此,火证往往会出现浑身发热、烦躁、尿赤、吐血、口渴、大便干燥等病症。火证主要分为实火和虚火两种,实火的症状表现有浑身发热、便秘、口渴、面色发红、目赤、舌头发红、心情烦躁、尿血、便血等;虚火的症状表现有面色潮红、心烦、失眠、口干舌燥、尿短而赤、干咳、舌苔较少等医学教·育网。

(3)寒。寒属阴,具有收缩牵引、凝结阻滞等特点,容易伤阳、收缩毛窍,因此,寒病患者往往会出现四肢发冷、怕冷、呕吐、浑身疼痛、腹痛等病症。寒包括外寒、内寒两种,外寒指的是自然界中的寒气侵犯人体,外寒病主要有寒伤脾胃和寒邪侵表两种,寒伤脾胃主要是由食用生冷食物引起的,患者可出现呕吐、恶心、腹挥、腹部疼痛等病症;寒邪侵表患者可出现咳嗽、浑身疼痛、关节疼痛等病症。内寒指的是人体的抵御能力减弱,阳气衰弱,内寒病主要有上焦阳虚、中焦虚寒、下焦虚冷三种类型。

(4)暑。暑属阳,为阳邪,具有炎热、携湿、升散等特点,因此,暑病患者往往会出现高热、口干舌燥、多汗、心烦、小便短而赤、大便稀薄等病症。按照暑病的轻重,可以把暑病分为伤暑、中暑两种。伤暑病症较轻,是由暑热引起的,主要病症有浑身发热、口干舌燥、疲倦、多汗等;中暑主要是由在高温、烈日环境中活动引起的,也有轻重之分,严重的可引起昏厥、冷汗、脉大、脉虚等病症。另外,由于暑易携湿,人们还容易患暑湿病,主要症状有四肢无力、大便稀薄、小便发黄、食欲不振、恶心、胸闷等。暑病主要发于夏季。

(5)湿。湿属阴,具有重独、粘滞等特点,它能损耗脾的阳气、抑制气机运行,常见的湿病病症主要有四肢沉重、头部昏沉、大便粘滞、小便不畅、皮肤发肿、腹胀、胸闷等。湿分为外湿和内湿,如果居住环境过于潮湿、长期进行水中作业、淋雨都容易引起外湿致病,常见的外湿病主要有表湿和湿痹两种,表湿指的是外湿侵表,可出现发热、口不渴、胸闷、舌笞苔白、脉濡、脉缓等病症;湿痹可出现肢节疼痛、沉重,肌肉发麻等病症。内湿指的是脾脏的运化功能出现紊乱,导致水谷津液聚集滞留,内湿病主要包括湿滞上焦、湿阻中焦、湿注下焦三种。

(6)燥。燥具有干燥的特点,很容易导致人体缺乏津液,还容易伤肺,因此,燥病患者易出现皮肤干燥、口干舌燥、舌苔较少、干咳、无汗、便秘等病症。燥分为外燥和内燥两类,外燥主要是由外界燥邪侵入人体引起的。外燥分为温燥和凉燥两种。温燥多发生于初秋,主要症状表现为发热、头痛、干咳、口渴、心烦等,凉燥多发生在秋末,主要症状为发热、头痛、皮肤干燥、咳嗽少痰等;内燥主要是由于体内津液过少、精血亏损引起的,主要病症有皮肤干燥、便秘、身体消瘦、毛发干燥等。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热点推荐: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