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诊似镜:
考古学家发现,在石器时代,原始人把一种叫做曜石的石头磨平,可以照人,这就是最早的石镜。传说女娲补天时,也曾制作石镜。《国策》载“窥镜而自视”,距今已有2400余年。据考证,第一面铜镜是在公元前1800年问世的。晋代医学家葛洪在《西京杂记》中记载:公元前206年,秦朝灭亡,刘邦进入成阳宫,见一块方镜,“广四尺,高五尺九寸,表里有明。人直来照之,景则倒见。”还说此镜能看见胃肠五脏疾病所在,若属实,则是最古老的B超或x线机了。还说秦皇常以此镜照宫人,“胆张心动者则杀之”。此镜出于秦,故称“秦镜”。因其功能奇特,故历史上多用“秦镜”来比喻官吏精明善断,如“秦镜高悬”。成语“明镜高悬”即出于此。两袖清风、心明如镜、执法严谨、明察秋毫之官员,对此四字应当之无愧。
现代医学“明镜”可谓繁多,影像医学占据了西医诊断的“半壁河山”:x线、B超、胃镜、膀胱镜、直肠镜、CT、远程诊断等等,对临床诊断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医家的“法眼”,许多疾病在上述诊断中暴露无遗。
然而传统医学却是靠“四诊”(望、闻、问、切)来诊断疾病的。与现代医学比较起来,一些影像医学不能诊断出来的疾病,通过四诊却可缉到“真凶”。这方面最典型的例子当属扁鹊见蔡桓公,扁鹊通过望诊,对蔡桓公的病了然于心。蔡桓公固执己见,讳疾忌医,坐失良机,最后撒手人寰。“病入膏肓”的典故即由止匕而来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