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知识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中医知识 > 中医文化 > 正文

黄帝内经的黄帝到底是谁?

——●●●聚焦热点●●●——

查分预约> 有奖猜分> 考后关注>

黄帝内经的黄帝到底是谁?

黄帝是大约4500年前中原华夏部落联盟的首领。华夏的“华”,据说是指衣服华丽,因为种麻、植桑、养蚕、纺织,所以比周边部落的人衣服华丽。华夏的“夏”,据说是“非常大”的意思,比周边部落大得多。远古的语言与现在的语言不一样,怎么知道远古的语言呢?语言学家按语系考证出远古时期中原的语言仍残存在少数民族的古羌语之中。

《黄帝内经》是我国第一部中医学理论经典。《黄帝内经》的写作形式内容基本上是黄帝和岐伯的对话。岐伯,现在通俗地解释为黄帝的大臣,实际上是华夏部落联盟里的一个部落的首领医学|教育网整理,这个部落在今天陕西岐山一代,故称其首领为岐伯。

黄帝和岐伯都是医学家吗?否!主流观点认为,《黄帝内经》是战国时期众多医家共同写成的,却不署名,而假托黄帝和岐伯之名。为什么要假托呢?是争鸣的需要。

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争鸣的阵地,主要在齐国的“稷下学宫”。稷,是齐国都城临淄城一个城门的名称,这个城门正对着稷山,故名。稷下,就是稷门附近。“稷下学宫”是中国最早的也是当时唯一的大学,孟子曾经在这里讲学,荀子曾经担任校长。“稷下学宫”有学者千余人,皆“受上大夫之禄”,享受的工资待遇大约相当于现在的副部级干部。他们分属不同的大大小小的学派,学派之多,超过百家,故曰百家争鸣。为了争鸣医学|教育网整理,也为了得到世人的认同,当时流行假托古代圣人之风。

西汉的《淮南子》说:“世俗之人多尊古而贱今,故为道者必托之于神农、黄帝,而后能入说。”翻译成白话文就是:世俗之人,尊古贱今,所以,创立学说,必须假托神农、黄帝,而后才能被世人认同。

北宋的司马光也说:“谓《素问》(即《黄帝内经》)为真黄帝之书,则恐不可。黄帝亦治天下,岂可终日坐明堂,但与岐伯论医药针灸耶。此周汉之间,医者根据托以取重耳。”翻译成白话文就是:要说《黄帝内经》真的是黄帝所作,恐怕不可。黄帝也要治天下,怎能终日坐在议事堂,与岐伯讨论医药针灸呢?在东周到西汉之间,医家根深蒂固的习惯,是假托古人之名以取得当世的重视。

《黄帝内经》不是黄帝写的,那么《黄帝内经》的养生思想也就不是黄帝的养生思想。养生思想战国时期才有,在黄帝时代还没有养生的概念。所以,黄帝其实不养生。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热点推荐: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