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心衰的病因:(1)原发心肌损害:见心肌梗死、心肌炎、心肌病等。(2)①压力负荷(后负荷)过重:见高血压、主动脉瓣狭窄、肺动脉高压等;②容量负荷(前负荷)过重:见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二尖瓣关闭不全、间隔缺损等。
2.左心衰临床表现:呼吸困难:①劳力性呼吸困难:最常见,早期表现;②端坐呼吸:为严重左心衰竭表现;③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④急性肺水肿:左心衰竭呼吸困难最严重的形式。
3.评估心脏收缩功能:正常LVEF值>50%,LVEF≤40%为收缩期心力衰竭的诊断标准。
4.心功能分级(纽约分级):I级:日常活动量不受限(无症状);Ⅱ级:一般日常活动轻度受限;Ⅲ级:一般日常活动明显受限,<一般活动即可引起心衰症状;Ⅳ级:不能从事任何体力活动,休息状态下亦存在心功能不全症状,体力活动后加重。
5.心衰的转诊指征:(1)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生命体征不稳定的病人均有转诊指征;(2)规律药物治疗的情况下病情出现进行性恶化、药物疗效不佳的情况需转诊上级医院就诊;(3)出现严重药物副作用,如肾功能恶化、高钾血症、洋地黄中毒等情况需要转诊。
6.房颤特点:心室律绝对不整;第1心音强弱不等;脉搏短绌。
心电图特征:P波消失,代之以“f”波(“f”波频率在350~600bpm);RR间期不等,频率多在100~140次/分;QRS形态为室上性,偶尔有差异性传导。
7.房早心电图特点:窦性心律的基础上有一个提前出现的、形态有变异的P波,PR>0.12秒,QRS形态与窦性时相同,有时可伴差异性传导,代偿间歇不完全。若提前出现的P波后无QRS波,为房早未下传。
8.室早心电图特点:提前出现宽大、畸形的QRS波,其前无相关的P波;其后的ST异常;T波与QRS主波方向相反;代偿间歇完全。
9.血压控制目标值:目前一般控制目标值至少<140/90mmHg;糖尿病或慢性肾脏病合并高血压者,<130/80mmHg;老年收缩期性高血压,收缩压(SBP)<140~150mmHg,舒张压(DBP)<90mmHg但不低于65~70mmHg。
10.恶性高血压:①发病急骤,多见于中、青年;②血压明显升高,舒张压>130mmHg和(或)收缩压>200mmHg;③头痛、视力模糊、眼底出血、渗出和视盘水肿;④肾脏损害突出,表现为持续蛋白尿、血尿、管型尿,可伴有肾功能不全;⑤如不给予及时治疗,预后不佳,可死于肾衰竭、脑卒中或心力衰竭。
11.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发作具有突发突止的特点。听诊特点:心率150~240次/min,节律规整,第一心音强弱一致。
12.室性心动过速:心电图特点:QRS宽大畸形,P与QRS无关,P波常为窦性,P频率小于QRS频率。
13.阵发室速必须尽快终止。①利多卡因,首剂50~100mg,缓慢静脉注射,后以l~2mg/min维持(是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首选);②普罗帕酮,用法同阵发室上速(因其有负性肌力作用,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不可选用);③伴有严重低血压、心力衰竭的阵发室速应首选电复律。
14.稳定型心绞痛部位:胸骨中下部之后方以及左前胸部,手掌范围大小。
15.心绞痛发作有下述特点,被称之为不稳定型心绞痛:①近1~2个月内新发生心绞痛;②原有稳定型心绞痛,近期明显加重,表现为诱发心绞痛的体力负荷量明显下降,疼痛更剧烈、更频繁、持续时间更长、需要更长的时间或更多的药物才能缓解;③静息时发作且持续时间>20分钟。
16.稳定型心绞痛及陈旧心肌梗死病人出现下列情况时需转诊:①原有的危险因素控制不理想或发现新的危险因素(伴发糖尿病、严重血脂异常等);②原有并发症控制不佳或出现新的并发症(如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等);③出现药物不良反应,需调整治疗方案;④首次发现陈旧心肌梗死。
17.高血压急症是指高血压病人,在某些诱因作用下,短时间内血压突然和显著升高,超过180/120mmHg;同时伴严重靶器官损害。
18.高血压的治疗:推荐的几种联合用药是:CCB+ARB,CCB+ACEI,ARB+利尿剂,ACEI+利尿剂,CCB+利尿剂,CCB+β受体拮抗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