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医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因素在人体健康以及疾病的发生、发展、诊断、治疗、预防与护理中的作用的一门学科。
2.医学模式是指一定时期内人们对疾病和健康的总体认识,并成为医学发展的指导思想。也可以说是哲学观在医学上的反映。
3.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认为,应该将人看作一个整体,无论是对疾病的预防、致病过程、治病过程及康复过程,应充分考虑到患者的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的相互作用,不能机械地将它们分割开来看待。
4.医学心理学包括6个基本观点:①心身统一的观点;②社会对个体影响的观点;③认知评价的观点;④主动适应与调节的观点;⑤情绪因素作用的观点;⑥人格特征作用的观点。
5.心理健康的十项标准:①有充分的适应能力;②充分了解自己,并对自己的能力作恰当的估计;③生活目标能切合实际;④与现实环境保持接触;⑤能保持人格的完整和谐;⑥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⑦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⑧适度的情绪发泄与控制;⑨在不违背集体意志的前提下,有限度地发挥个性;⑩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情况下,个人基本需求能恰当满足。
6.我国心理学家阐述了五条心理健康的标准:智力正常,情绪良好,人际和谐,适应环境,人格完整。
7.心理应激是指个体在“察觉”到环境刺激构成威胁或挑战、必须做出适应或应对时,出现的生理、心理及行为的适应性反应过程。
8.心理应激的应对方法包括:自我防御机制,逃避、消除应激源,请心理治疗师帮助治疗,必要时药物治疗,提高自身的应对能力与经验。
9.常见的心身疾病有: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消化性溃疡、哮喘、功能性子宫出血、癌症等。
10.心身疾病的诊断要点:
①确定心理社会因素存在,其与患者的躯体症状有明确的时间关系。
②躯体症状有明确的器质性病理改变,或存在已知的病理生理学变化。
③病情的加剧与缓解与情绪因素密切相关。
④排除神经症或精神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