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网校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卫生网校 > 乡村医生事迹 > 正文

朱雨莹:老村医

朱雨莹:老村医

小时候,我总喜欢待在那间中药房里,趴在桌子的一角,看爷爷写药方。不同于大多数年轻医生龙飞凤舞的写字风格,爷爷写出的钢笔字,一笔一划都仿佛是用刻刀划过,笔锋凌厉,宁折不弯。正如他的性格,方方正正,一生坦荡。

爷爷小时候生活艰苦,十三岁时爷爷的父亲意外去世。在尝遍世间冷暖后,他有了跟着自己舅舅学医的机会。1949年后,在舅舅的带领下,爷爷开始在皖南山区的镇卫生院工作。1963年,二十九岁的爷爷,成了下放知青。爷爷下放的村子,地处深山,信息闭塞,交通不便,缺医少药。村民们生了病,常常只能硬挺过去。爷爷初来乍到,在见到了这一切之后,就背起他的药箱,成为了村子里唯一一位治病救人的赤脚医生。自此之后的四十年里,爷爷一直扎根在此,为村民患者尽心医治。

那些年,爷爷经常斜挎药箱,骑着一辆破旧的自行车,进村入户,上门问诊。谁家有人得了急症,差人来告知爷爷一声,爷爷都会即刻赶往患者家中。山路崎岖难行,遇到雨雪天黑灯瞎火的夜晚,爷爷更是举步维艰,时刻都面临着难以预料的风险。有一次,爷爷一心赶着去救人,骑行很快,撞上了乱石,连人带车一起摔进了路旁的田里,小腿严重骨折。自此每逢阴雨天,爷爷便多了一个腿部酸胀的毛病。

爷爷行医一生,从不向往大富大贵,所求的不过是心中无愧。他在看诊开药时,一向遵循着不让病人多花一分钱的原则,替病人能省则省,有时甚至还会自己垫钱。村子里有一户人家,一家三口,妻子有腿疾,无法下地劳动,女儿尚且年幼,而作为唯一劳动力的丈夫突发肝脏疾病。爷爷不仅免了他的诊费,此后的药钱也一并替他付了。后来,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生活条件逐渐好转,村子里的新房一栋栋盖起,而一直到我父亲当兵入伍那年,爷爷才攒够了盖新房子的钱,一家人终于从狭小潮湿的砖瓦房搬进了相对宽敞的新家。

七十岁那年,爷爷替人看诊途中,再次严重摔伤,只得卧床休养半年。人到中年的父亲,担心爷爷的身体,便在百般劝说之后,将他接到县城居住。原以为,爷爷长达五十年的行医生涯将就此宣告落幕,可没想到,村子里的人,竟然纷纷不远百里,从深山赶到县城来找爷爷看病。其实这么多年过去,村子里办起了卫生院,县城里也有了更正规的医院,可是村民们却仍旧愿意来找爷爷看病。千金易得,信任难求。村民们对爷爷的这份信任,靠的便是爷爷五十年如一日行医的高超医术与高尚医德。

前阵子天气不错,我帮着爷爷把书柜里的医药典籍搬出来晒晒太阳。几十年的岁月流逝,书页泛黄,纸张皱起,可翻开来看,爷爷一笔一划记上的行医心得却仍旧清晰。在每一本书的扉页上,爷爷都写了一行小字:“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这是药王孙思邈的传世名言,也是爷爷这位普普通通的老村医,用一生的时间所践行的信仰。

精品课程

乡村全科助理-超值精品班

2025年课程

1080

查看详情
热点推荐: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