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网校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卫生网校 > 乡村医生事迹 > 正文

乡村医生马文芳为报169元恩情愿做一辈子乡医

在河南,说起乡村医生,开封通许县的马文芳不得不提。从1967年开始,他便背着药箱挨家串户为乡亲们看病。

马文芳说,作为乡村医生,自己每天没有固定的上下班时间,“有乡亲生病,你可能半夜也得起来。有时候病人多,家人直接把午饭送到诊所,简单凑合凑合就行了。”

下午3点左右,屋外的雪越下越大,马文芳接到电话,村里有老人身体不适。

乡村医生

放下电话,背起暗红色的药箱,马文芳出诊了。这样的药箱,50年里,马文芳背坏了五六个。

这些年,马文芳就这样走在风雪里,为乡亲们的健康奔劳。

为何要当乡村医生,马文芳向河南商报记者讲述了他前前后后的经历和感悟。

1961年,就在马文芳母亲因伤寒病去世后的第五天,他8岁的弟弟也感染上了伤寒。

十里八乡的父老乡亲你1分、我5分地自发捐钱,凑够了169元。村里几位年轻人将弟弟抬去开封市治疗,但终因误了时候,弟弟不幸夭折。

“村里一个长辈,家里也是一穷二白,可家里的鸡每下一个蛋,她就拿来让我们换钱用。而她自己,穷得连盐都吃不起。”从那时起,马文芳一方面意识到医生对乡亲们的重要性,另一方面,自己要报答乡亲们的恩情,而当乡村医生是最好的方式。

自那时开始,12岁的马文芳开始四处拜师求医。17岁那年,公社成立卫生班,马文芳入班学习1年,回来后便做起了村里的“赤脚医生”。

马文芳打了一个比喻,自己是一座小“桥梁”,把农民的声音、农村的问题传达出去,让政府在制定政策时能够有所依据,让农民从中受益。当选人大代表9年来,马文芳曾到7个省、38个地级市、300多个村调研,先后走访4000多人,共参与提出393条建议、19件议案。

干了50年的医生,马文芳做的事儿,乡亲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做了8年全国人大代表,马文芳每年参与提出的建议、议案,除了在社会上引起热议外,村里人也为这位身边的代表叫好。

回顾这些年,马文芳从报答乡亲们的恩情开始,因为尽心尽责而被社会所关注。而后来人大代表的身份,让他除了能诊治乡亲们身体上的病之外,还能尽力去治农村的病,让这块生他养他的土地变得更好。

马文芳说,他是农民、他在基层,他要用一辈子来为乡亲们服务。

精品课程

乡村全科助理-超值精品班

2024年课程

1080

查看详情
热点推荐: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