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乡村医生朋友们一定都对补虚的药物十分的感兴趣,为了帮助提高乡村医生医疗技术水平医学教育网的小编搜集整理如下:
1、杏仁
明代医药学家普遍用杏仁来补益。例如:
吴旻《扶寿精方》日用仙酥丹,“补百损除百病。”方由莲肉、柏子仁、杏仁、胡桃仁、枣肉、砂仁、酥油、白蜜等组成。
《太医院经验奇效良方》用“家杏仁”制杏仁酥,“治万病”。
李中梓《医宗必读》有一治嗽补虚方,药用胡桃肉、杏仁、山药、牛骨髓、白蜜。
《重订瑞竹堂经验方》补精膏,“常服壮元阳,益精气”。方由牛髓、胡桃、山药、杏仁、蜜等组成;杏仁煎,“治老人久患肺喘、咳嗽不已”,方由杏仁、胡桃肉等组成。
需要指出,只有甜杏仁才有补虚之功,而甜杏仁与目前中药房所提供的苦杏仁是不同的品种,功效绝然不同,需注意识别。
2、仙鹤草
仙鹤草来自民间中草药,《滇南本草》又称“脱力草”。《现代实用中药》介绍治脱力劳伤的经验方:用仙鹤草一两,红枣十个,水煎,一日数回分服。
谢海洲说:“在南方春耕时,用此草喂养水牛,能使水牛体强力壮。”
著名老中医干祖望,贡献毕生最有心得的经验方——三仙汤,用来治疗原因不明的疲劳综合征,药用仙茅、仙灵牌、仙鹤草三味。
3、茜草
茜草临床应用历史悠久。《神农本草经》认为茜草“补中”。《名医别录》也认为茜草“久服益精气、轻身”。然而李时珍对茜草补虚功效表示怀疑,曰“恐未可凭”。
最早记载茜草治疗体虚病证的是《黄帝内经》,当时用茜草合鲍鱼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乌贼骨治疗血枯病,相当于产后大出血所致的继发性闭经。
笔者常用茜草治疗白细胞减少症,疗效较好,且大剂量服用未见副作用。
4、桑叶
桑叶又名神仙叶。
夜间盗汗多属阴虚。《神农本草经》记载桑叶治“出汗”。《丹溪心法》也有此说,用桑叶“焙干为末,空心米饮调服,止盗汗”。后世医家如傅青主、程门雪都特别推崇用桑叶止盗汗,笔者在临床上屡用屡验。
桑叶还能滋养肝肾。《本草纲目》说桑叶“明目、长发”:“久服轻身,聪明耳目,令人光泽”。《医级》用桑叶、黑胡麻制成桑麻丸,治疗肝阴不足、眼目昏花。
5、楮实子
楮实子临床上应用较少,但历代本草学著作大多肯定其补虚之功。《名医别录》“主阴痿水肿,益气,充肌肤,明目。”
宋代《日华子本草》:“壮筋骨,助阳气,补虚劳,助腰膝,益颜色。”
明代倪朱谟《本草汇言》:“健脾养肾,补虚劳,明目。”
清代陈士铎《本草新编》:“补阴妙品,益髓神药。”“阴痿能强,水肿可退,充肌肤,助腰膝,益气力,补虚劳。”“明目”“悦颜色”“轻身壮筋骨”。
6、车前子
徐灵胎在《神农本草经百种录》一书中指出:“凡多子之药皆属肾,故古方用入补肾药中。”“车前多子,亦肾经之药。”
《丹溪心法》创五子衍宗丸治疗肾虚阳痿不育症,药用枸杞子、覆盆子、菟丝子、五味子、车前子,其中用车前子就因为其补肾之功。
明代张时彻在《摄生众妙方》中称赞五子衍宗丸为“古今第一种子方”。
7、银花
明代医家李中梓在《本草通玄》中认为银花既有“散毒”作用,又有“补虚”功效。
清代陈士铎特别喜用银花,在《本草新编》中也认为银花有补虚之功,但话讲得很圆滑:“攻毒之药,未有不散气也,而金银花非惟不散气,且能补气,更善补阴。”“但少用则补多于攻,多用则攻胜于补。”若疑金银花为长年益寿之药,则不可。
笔者在临床上也常用银花。银花以解毒见长,且药性平和,故无论虚实皆可用,适应证广泛。
8、甘菊花
甘菊花又称真菊花。陶弘景说:“叶可作羹食者为真。”《本草纲目》也说:“食品须用甘菊。”
陈士铎《本草新编》称赞甘菊花“可以久服,既无火盛之虞,又有添精之益,实可为娱老之方也。”
杞菊地黄丸是滋补肝肾的延年益寿名方,其中含有甘菊花。慈禧太后生前喜服“菊花延龄膏”,单用菊花一味。
9、叶上珠
叶上珠也是民间草药。关于叶上珠的功效,《四川中草药》:“清热除湿”。《陕西中草药》:“清热解毒,消肿止痛。”而《民间常用草药汇编》却记载:“补虚弱。”
10、五加皮
五加皮具有祛风湿、壮筋骨功效,兼有祛邪与补虚双向作用。
《千金方》五加酒治疗“虚劳不足”;宋代《卫生家宝方》五加皮散通治腰痛;明代《保婴撮要》五加皮散用来治疗“四五岁不能行”;《本草纲目》五加皮酒统治“一切风湿痿痹”。
《全国中草药汇编》根据现代药理研究结果,指出五加皮“有抗关节炎的作用,并有镇痛作用”,又“可延长小鼠游泳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