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卫生室是农村三级卫生网络的“网底”,村医是扎根农村服务群众的最基层卫生服务工作者,是满足农村群众基本医疗卫生需求的根本保障。但是,据调查,村医队伍老化、数量逐年减少、后继乏人的情况越来越明显。以巴中市为例,50岁以上的村医占50%,60岁以上的占1/3,平均每年减少近百人,特别是在贫困地区一些村社无卫生室、无村医,农村群众看病难。
通过调研,住巴省政协委员尹治才发现,导致村医队伍如此现状的原因有:一是现有村医大多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跟师学艺,后经各县卫校培训而来的,经过几十年工作,年龄老化;二是部分村医经过继续医学教育,考上执业(执助)医师后,有到私立医院工作,有考聘到乡镇卫生院工作,人员流失严重;三是村医工作在基层农村,待遇较低,又属体制外,岗位吸引力小。
为改善乡村医生队伍现状,尹治才建议,要大力培养农村医学专业人才,利用现有的职教体系,中职学生减免学费政策,在有条件的职业学校开办农村医学专业,定点、定向培养乡镇卫生人才。要充实乡镇卫生院人才队伍,在人才招聘上适当放宽条件,同时分流部分到村卫生室工作。要鼓励符合条件的村医参加养老保险,对年满60周岁的,按工作年限长短,给予适当补助,增加收入。对同一乡镇的村医,由乡镇统筹安排,以保证每个村至少有一名村医,并逐步将村医纳入体制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