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凡平出生在长江边上的宿松县洲头乡宗营村,他从小立志当一名医生,这缘于他的父亲是一名医生。
他祖籍安徽合肥,20世纪五十年代后期,他父亲从合肥下放到宿松洲区,在当地成家。他弟兄3人,姊妹4人,在家排行第三,父亲虽然给他取名叫孟凡平,但希望他长大有出息。
他在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得痢疾,病重在家休学了一学期。期间,他上学走路都很吃力,当时,由于家里经济状况有限和医疗条件差,巴不得自己病马上就好的他,曾责怪父亲:“连自己儿子这个病都不能马上治好,你还当什么医生?”这件事在孟凡平的童年留下了退不去的记忆。
那年月,不论是洲区、畈区、山区,生活在农村的百姓治病不像今天有医保、大病救助等优越条件。孟凡平耳闻目睹身边乡亲们缺医少药或没钱看病的尴尬和悲伤,深深刺激并影响着他。为此,他暗暗在心里埋下一颗种子,长大当一名好医生。
初中毕业,他考入宿松卫校,迈向了他人生从医的第一步,3年的中专学习,他如饥似渴吸吮医学知识的营养。1996年卫校毕业那年,他才20岁,自谋职业回乡做了一名村医。2010年招聘,他考入河塌乡卫生院,圆了他儿时从医的梦想。
哪里有乡亲们病痛的呻吟声,哪里就有他的身影,他像一个不知疲倦的陀螺,为洲区和畈区百姓日夜忙碌着。他自学医务知识,不断给自己充电。因为,他知道,仅凭自己在校学的那点东西,太肤浅了,不足以为乡亲们服务。
“在进村入户上门给乡亲们看病时,对些疑难杂症,不能为患者解除病痛,看到对方对自己到来抱着很大希望,可自己却无能为力,束手无策,总有一种愧疚感”。孟凡平说:“儿时,我父亲给我治病,我顶撞父亲那句话的场景,又仿佛浮现在我的眼前”。
为此,他恨不得在医学知识海洋里去游泳。选择成人高考到安徽医科大学进修,专攻临床医学,拿到大专和本科文凭,在周边一些大医院实习,然后,又回到家乡……几番春秋,几度年华,孟凡平在求医求学途中摸爬滚打,从乡卫生室无名小卒逐渐成长为乡卫生院百姓眼里一位全科医生。
县中医院、村卫生室、乡卫生院留下了他从医串串脚印,也留下他履行一位白衣使者为患者看病治病救人的天职,而无怨无悔、脚踏实地执着的初心。
“孟医生,人品好,是我们河塌乡老百姓眼里的好医生!我们老百姓信得过他啊!………”司祥枝,该乡兴岭村东升组85岁贫困老人,老伴早逝,子女不在身边,患有高血压、冠心病、胆囊炎10多种病,说起孟凡平医生多年来如一日,无论是炎炎夏日还是数九寒冬在乡卫生院给她看病的好来,老人总会打开话匣子,滔滔不绝如数家珍“他就像我的亲儿子,每次去医院看病,他都是那样热心、体贴、关照我,细心而周到,叫我们全家人感动得不得了!”。
牢记使命为人民
孟凡平牢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默默无闻践行着为乡亲们服务的宗旨。
他现在不仅是河塌乡卫生院技术骨干,还是院业务主任。行政和业务工作本来就够忙,让他喘不过气来,但他永远把服务当地群众的事拎在手上、扛在肩上。
由于他医德、医风好,待人和蔼,十里八村的乡亲们都知道卫生院里有一个好医生叫孟凡平。只要家里有谁不舒服或生病了,乡亲们首先想到的就是找卫生院的孟医生。每天来孟凡平接诊室看病的人最多,他是整个卫生院里最忙的人。怪不得当地群众戏言:“他一个人就是一所移动的医务室。”
这两年,他除了本职工作,还投身脱贫攻坚,他帮扶的5家贫困户,成为他心中的牵挂。
今年7月份的体检,孟凡平对该乡行动不便的孤寡、残疾和五保老人的慢性病证一家一户送上门,有的老人不在家,他要跑三、四次,且不说麻烦辛苦,全乡那么多村跑一趟不容易。“多谢孟医生,把证亲自送到我家,省去了我跑那么多路!”乡亲们感激的话成为孟凡平不懈的动力。
新页村李梅组八十多岁的贫困老人黄甲鑫、刘坝六十多岁的马声华,宋桥组陈汝寿、陈长华,洪塘组吴菊龙,他们都是孟凡平的贫困帮扶对象,每家每户致贫原因、家庭状况他都了如指掌。作为帮扶联系人,他每家每月至少去一次,不是帮他们想点子、找门路脱贫致富,就是牵线搭桥、倾尽全力帮助他们。
今年6月份,马声华老人因肺癌到合肥安医做了手术,回到家,孟凡平急老人家之所急,把慢性病卡及时送到他家。去年,孟凡平从扶贫APP平台微心愿上看到陈长华老人想买一个电饭煲,他及时给老人送去,满足她的愿望……
人们说,孟凡平帮扶对象,不是年龄大的五保、孤寡老人,就是残疾、重病患者。逢年过节,他都不忘带上礼物去看望、慰问他们,如猪肉、大米、食用油……孟凡平在乡村从医20多年,他用初心赢得了乡亲们的信任和尊重,是乡亲们的贴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