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医学知识

首页 > 口腔医学知识 > 牙周病 > 正文

药物性牙龈增生如何进行诊断、治疗和预防

关于药物性牙龈增生如何进行诊断、治疗和预防,为帮助大家了解,医学教育网编辑整理相关资料分享如下,供大家参考。

正小宝小花

药物性牙龈增生是由于长期服用某种药物而引起的牙龈增生。药物引起牙龈增生是较为少见的药物副作用之一。可致牙龈增生的药物主要有苯妥英钠、苯巴比妥、氨己烯酸、扑痫酮、硝苯地平、非洛地平、维拉帕米、环孢菌素等。患者多为青少年及儿童,老年人则较少见,发病率不等。主要的临床表现为牙龈边缘和牙龈乳头增生,从最初的小球状逐渐融合、增大直到覆盖部分牙面。

根据牙龈实质性增生的特点以及长期服用上述药物史可作诊断,同时应仔细询问全身病史。

停药或更换其他药物是最根本的治疗,但患者的全身病情往往不允许,因此可在内科医生的协助下,采取药物交替使用等方法以减轻副作用。去除局部刺激因素作洁治术以消除菌斑、牙石。用3%过氧化氢液冲洗龈袋,在袋内放入药膜或碘制剂,并给以抗菌含漱剂。在全身病情稳定时,可进行手术切除并修整牙龈外形。但术后若不停药和保持口腔卫生,仍易复发。

对于需长期服用苯妥英钠、环孢菌素等药物者,应在开始用药前先检查口腔,消除一切可引起龈炎的刺激因素,并教会患者控制菌斑、保持口腔卫生的方法,减少本病的发生。同时,在用药期间加强口腔清洁和保健也是非常重要的。首先要每日2——3次刷牙,同时注意正确的刷牙方式,所用牙刷的刷毛要柔软,防止刺激和损伤牙龈组织。其次要定期检查牙龈,至少3个月自我检查1次。检查有无牙龈肿胀、牙袋形成、牙石及牙菌斑等。如果出现这些异常改变就要及时去医院口腔科进行治疗,如行洁牙术、控制牙菌斑和牙龈炎等,有利于改善症状和控制病情进展,必要时还可考虑停用或调整所用药物。

“药物性牙龈增生如何进行诊断、治疗和预防”的内容,由医学教育网编辑整理搜集,希望对想要了解相关问题的人提供参考,更多口腔知识,敬请关注医学教育网口腔医学知识栏目。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热点推荐: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