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教育网手机站

登录/注册

中国医师协会
消化

中国医师协会消化医师分会第一届委员会

2016-01-28 11:38 来源:医学教育网

中国医师协会消化医师分会第一届委员会:

㈠ 建立消化医师分会的组织机构

经历约半年时间的筹备,在中国医师协会会员部的主持下,于2005年6月25日,中国医师协会消化医师分会正式成立,组建了第一届委员会并召开了第一次全体委员会,会中选举产生了由40人组成的常务委员会和由会长、副会长和总干事等18人组成了执行常务委员会。在2006年5月27日召开的第二次全体委员会上,依据章程,通过程序将委员数量增补至100人,使委员基本分布于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三级甲等医院。在中国医师协会的领导下,消化医师分会认真地完成了中国医师协会布置的各项工作。逐步完善消化医师分会的组织机构。

在中国医师协会的领导及协调下,消化医师分会协助已成立医师协会的省、自治区、直辖市申请注册地方消化医师专业委员会。在当地消化医师分会常委的主持下,陆续成立了以陈冥湖教授为会长的广东省消化医师专业委员会、以智发朝教授为会长的广东省消化内镜医师专业委员会、以任旭教授为会长的黑龙江省消化医师专业委员会和以姒健敏教授为会长的浙江省消化医师专业委员会。

㈡ 专科医师培养与准入制度

在卫生部毕业后医学教育委员会和中国医师协会的领导下医学|教育网整理,在张澍田总干事的主持下,由姒健敏等著名消化病专家参与制定了“消化专科医师培训标准”(草案)和“消化专科医师培训基地标准”(草案)。之后,消化医师分会组织我国消化病专家对两项“标准”(草案)进行最后审核、审定,于2006年10月9日经卫生部最后审核通过。鼓励并支持全国基础较好、具有相当规模的消化科和中心申报卫生部专科医师培训试点基地,组织部分消化病专家参与专科医师培训基地申报材料的审核和实地审核,于2007年底部分医院的消化科和(或)消化中心首批获得了消化专科医师培训基地的资格。消化医师分会积极认真地遵循卫生部的部署与安排,发挥医师协会在专科医师培训和准入制度中的职能作用,组织消化医师对专科医师培训标准细则的学习,探讨实施消化医师准入制度的可行性途径。

为配合卫生部专科医师培养基地的建设,推进专科医师培养和准入制度的执行,逐步建立和规范消化疾病诊治技术的标准,提高消化医师的专业技术水平,消化医师分会组织并邀请在消化病学领域中有突出贡献和有影响的专家,撰写了消化专科医师培训规划教材《消化内科学》,结合国内、外最新学术进展,解读消化疾病诊治“指南”和“共识意见”,论述消化系统常见疾病,严格规范诊查及介入治疗技术的操作标准,使该教材具有先进性和权威性。

㈢ 医术交流

为提高消化医师专业技能和发展医师队伍建设,多次举办了有特色的、有规模的医师论坛。消化医师分会邀请了国内有影响的专家参与消化疾病专题论坛,会议参与踊跃、气氛热烈、讨论深入、反响强烈,对我国消化病学界学术水平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目前,“消化疾病医师论坛”已成为消化医师分会学术会议专用的名称。连续几年消化医师分会以北京友谊医院为主办单位,每年一届,成功地举办了三届“北京国际消化疾病论坛”。会议具有规模大、内容新、跨学科(包括消化、内镜、肝病、普通外科等)和内容先进的特点,会议内容密切结合我国实际,实用性强。

消化医师分会还有计划地举办了一些区域性的、高水平的专题学术沙龙,目的是通过各分支领域的学术研讨和技术交流,提高了医师的专业操作技能,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3年来已举办消化内镜专题沙龙9次、在中、小城市自筹资金举办“直通车”学术沙龙10次,通过消化内镜操作技术的交流,提高对消化疾病的诊治水平医学|教育网整理。

开展不同层次培训班形式的消化医师继续教育活动,以提高消化医师的专业技能水平。三年来在全国范围内(北京、广州、厦门、杭州等)分别举办了功能性消化不良、肠易激综合征、胃食管反流病、酸相关性疾病、非静脉曲张出血、幽门螺杆菌(Hp)根除治疗等多场专题讲座,并在“中国医学论坛报”、“医师报”上开设了专版学术讨论。

此外,消化医师分会还组织了“替加色罗治疗功能性便秘安全性的临床流行病调查”和“中国消化医师胃食管反流病患病状况的调查”等流行病调查工作,并在国内医学核心杂志发表其研究结果。

中国医师协会消化医师分会第一届委员会由不知所为、不能所为,逐步走向想有所为、小有所为。尽管本届委员会为大家做了一点工作,还有诸多想做而没有做成和没有做好的事情,还远远不能满足广大消化医师的需要,距离国家及中国医师协会的要求,还差得很远,但我们已认识到,有必要对三年来的工作进行认真的反省和思考,要胸有大志,笑对未来。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一定能够大有所为。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取消 复制链接
正保妇幼课堂

相关资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