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解表药歌诀
2015-03-20 13:49 来源:医学教育网
中药学解表药歌诀:
外感表证,解表为先。
表证辨寒热,用药分温凉。
辛温以发散风寒。辛凉以疏解风热。
麻黄散风寒而平喘利水
桂枝解肌表而温经通阳。
荆芥发表驱风,初起疮疡并治。
防风驱风胜湿,肢体疼痛能疗。
羌活驱风除湿以通痹,
苏叶利气和中而宣痰。
蝉蜕宣表透疹。解痉退翳。
薄荷疏风解表。利膈清咽。
蔓荆子疏风以清头目。
牛蒡子泄热而利咽喉。
宣表清络以桑叶,
疏风明目用菊花。
柴胡和解少阳之枢,疏肝解郁。
葛根透解阳明之表,散火升津。
表解里和,治当慎始。
#2清热药
清热药
里热之证,用药当清医学|教育网整理。
苦寒。甘寒。咸寒。药性有别。
泻火。救津。解毒。治证不同
石膏清胃经高热烦渴,
知母清肺经燥火烦蒸。
黄连泻心,苦燥湿而寒胜热。
黄芩泻肺,上凉膈而下清肠。
栀子泻三焦湿热之蕴结,
黄檗泻肝肾壮火之有余。
元参咸寒,软坚增液,
生地甘寒,凉血救津。
赤芍药。牡丹皮,凉血热以祛瘀,
白薇草。地骨皮,
退虚热而除蒸。
清热解毒银花为先,
透热散结连翘为良。
毛冬青活血通脉宜首选,
穿心莲清热燥湿用为先。
解暑湿以莲叶,
透暑风用青蒿。
察热邪之所在。审津气之盛衰,
才能切合兵器,药皆中肯。
理气药
气贵周流,逆滞则病。
气逆宜降,气滞宜行。
郁金理气活血,
香附解郁调经。
乌药顺气调中并可理疝。
木香调气行滞尤善治痢。
陈皮行气以健脾,青皮破气而疏肝。
厚朴除满兼降逆,枳实消痞而宽肠。
行气活血止痛以延胡索,
健脾和胃止呕以春砂仁。
川楝子泄肝气以止痛,
大腹皮散水气而宽中。
行气降逆也伤元,调气使平勿太过。
温里药
温热之药,用治里寒。
辨上中下三焦之寒,
别肺脾肾三经之治。
附子温肾回阳以救脱,
肉桂补命门火而祛寒。
治脾寒腹痛呕逆,以干生姜。
疗肝寒头痛吐沫,以吴茱萸。
小茴香治寒疝痛经脘腹胀。
高良姜疗脘痛呕吐胃中寒。
花椒温中杀虫,止骚痒;
丁香温中降逆,助肾阳。
荜荠温中散寒,降胃止呕逆,
胡椒温中止痛,消痰治癫痫。
辛温祛寒皆耗液,
阴虚阳亢总非宜。
消食药
饮食不节,肠胃乃伤。
气滞食停,治宜消食医学|教育网整理。
山楂能消肉食之积,活血而化瘀滞;
神曲能消痰湿之滞,消食又解时邪。
谷芽消谷和胃功力缓,麦芽消麦宽中回乳汁。
积滞日久便成疳,及时消导应注意。
#6止血药
止血药
血行脉中,以滋养百骸。
离经妄行,则流溢于外。
仙鹤草止血功捷,侧柏叶涩血效良。
茜根行瘀滞以止血,茅根治吐衄而通淋。
槐花清肠热、内治脏毒。
地榆疗血痢、外敷烫伤。
三七祛瘀止血尤善止痛,白及收敛止血又疗损伤。
须辨出血证之寒热虚实,再施止血药以温清补通。
活血祛瘀药
血属于阴,随气而行。
滞留脏腑经络,瘀血诸证由生。
丹参微寒,泄热而行瘀滞。
川芎温散,活血并去头风。
疗痈疮伤痛以乳香,治心腹瘀痛用灵脂。
桃仁偏于祛瘀并润肠,红花长于活血而通经。
益母草调经活血以利水,牛膝根引血下行而通脉。
祛瘀之品,性究攻伐,孕妇经多,不宜施用。
#7化痰止咳平喘药
化痰止咳平喘药
痰之为患,随证求因。
辨寒热湿燥风之痰,
别温清燥润散之治。
半夏燥湿痰以降逆,
白前降肺气而止咳。
苏子降气化痰以平喘,
前胡清宣肺气而除痰。
竹茹清化热痰而止呕,
桔梗开提肺气以排痰。
久咳阴虚,
宜川贝母之清润;
痰火痈肿,
宜浙贝母之苦寒。
杏仁泄肺气以平喘,
杷叶降肺气而和胃。
紫苑润肺止咳,化痰力胜;
款冬温肺化痰,宁嗽功多。
治痰知其性质,
用药便可不差。
治风药(祛风湿、平肝息风药)
风分内外,药治不同。
外风宜散,内风宜息。
五加皮祛风湿以壮筋骨,
威灵仙宣经络而散风寒。
防己利关节,治热痹水肿。
木瓜舒筋络,疗湿痹拘挛。
独活胜湿祛风,并治腰膝痹痛;
秦九宣络疏风,兼除劳热骨蒸。
治风痹化湿浊以蚕沙,
疗热痹利关节用桑枝。
藁本治颠顶风痛,
白芷散头风肿疡。
白蒺藜散风热以止痒,
白附子祛风痰而解痉。
治抽掣痉挛以全蝎,
疗脐风口噤用蜈蚣。
双钩藤并疏肝经风热,
羚羊角长于镇痉息风。
白芍平肝养血以缓挛痛,
天麻柔润息风而止眩晕。
察风病证候之因,
明风药性能之异。
#9化湿、利水渗湿药
化湿、利水渗湿药
水湿停聚,见证多端。
或为肿满吐泻,或为黄疸浊淋。
热化宜苦泄淡渗,寒化宜辛散温行。
佩兰消暑,化脾湿而辟浊;
藿香解表,止吐泻而和中。
茅苍术燥湿运脾兼发汗,
白豆蔻化湿行气而宽胸。
猪苓通水道以治淋浊,
茯苓导水气而益心脾。
木通导心火,并通乳汁。
车前清肝热,善明眼目。
泽泻渗湿热以利水,
薏仁除湿痹而排脓。
滑石解暑湿并善收湿,
茵陈清湿热以治发黄。
如果脾肾既弱,渗利应当慎施。
安神药医学|教育网整理
心神不宁,恍惚怔忡。
取质重以镇怯,用滋养以安神。
龙骨镇惊兼固脱,
牡蛎益阴并软坚。
酸枣仁治肝虚不寐,
柏子仁宁心悸怔忡。
凡此安神诸药,
临证分别选用。
收涩药
药有收涩,滑脱所宜。
精滑尿频宜固肾,
泻多痢久要固脾。
五味子敛肺气而止喘咳,
山茱萸敛精气以补肝肾。
肉豆蔻固脾以止久泻,
诃子肉敛肠以治失音。
浮小麦养心而安神,
麻黄根止汗而力专。
桑螵蛸涩精止遗,固肾效著;
乌贼骨止带调经,胃痛能医。
如无实邪存在,收涩之药可投>
#11补虚药
补虚药
虚证宜补,先辨阴阳。
阴虚补之以甘润,
阳虚补之以甘温。
女贞子平补肝肾,
旱莲草凉血滋阴。
补气重在肺,
补血重在肝。
先天不足宜补肾,
后天不足宜补脾。
黄芪固表升阳,内托疮溃;
人参扶元益气,并补阴阳。
山药养脾阴而止泻,
白术温脾阳而安胎。
地黄生凉血而熟滋肾。
甘草生清热而炙补中。
何首乌养血益精以乌须发,
菟丝子养肝补肾且安胎元。
血虚宜当归之温补,
阴虚宜阿胶之滋养。
金狗脊壮腰健肾以祛湿,
肉苁蓉补益精血而润肠。
杜仲补肝肾而强腰膝,
断续续筋骨并治骨伤。
补肾强腰而祛风湿,可选巴戟;
大补精血以壮肾阳,首推鹿茸。
沙参清肺润燥,
麦冬清心除烦。
除劳热、益肾阴,
龟板效著医学|教育网整理。
祛骨蒸、通肝络,
鳖甲功良。
补药性味各不同,
温清作用应区分。
#4温里药
温里药
温热之药,用治里寒。
辨上中下三焦之寒,别肺脾肾三经之治。
附子温肾回阳以救脱,肉桂补命门火而祛寒。
治脾寒腹痛呕逆,以干生姜。
疗肝寒头痛吐沫,以吴茱萸。
小茴香治寒疝痛经脘腹胀。
高良姜疗脘痛呕吐胃中寒。
花椒温中杀虫,止骚痒;
丁香温中降逆,助肾阳。
荜荠温中散寒,降胃止呕逆,胡椒温中止痛,消痰治癫痫。
辛温祛寒皆耗液,阴虚阳亢总非宜。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