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教育网手机站

登录/注册

中药学52讲

2015-01-22 10:40 来源:医学教育网

中药学52讲 :

第五十二讲 化瘀止血药:茜草、蒲黄、五灵脂、血竭 温经止血药概述 温经止血药:炮姜、艾叶、灶心土 活血化瘀药概述 活血止痛药:川芎下面继续介绍剩下的化瘀止血药,第二味,茜草。这个茜草呢,用的是这种植物茜草的根,这个根其实它表面上是紫红的,紫红色的,这个茜是大红色的意思。在秦汉以前,就大面积的种植茜草,种来作什么呢?作染料,染纺织品。它染出来的颜色是大红的,它的根是紫色的,当然这个在上面的图(色)很淡,好象是它的茎,茎应该是方的,茎是有四棱的,但是根可能就是变了色的了,根典型的是紫色的根,所以这个茜是根据它的颜色。这个茜草在中药里面比较特殊,比较特殊呢,它对于血分有三方面的功效。对于出血证它可以发挥止血的功效,所以它可以放在止血药当中。如果对瘀血证它也可以发挥活血化瘀的作用,它也可以成为活血化瘀药。那么对于血热证呢,它又有清热凉血的作用。它对于血分有三种相关的功效,但是这个作用的强度就是我们书上这个顺序,最好的作用是止血的作用,所以把它放在止血药这一章。那么活血化瘀比较次,凉血就更次一点。所以在临床上这个茜草出血证用得多,瘀血证用得相对少了一点,那么专门的血热证用得就更少一些了,只是在止血的时候同时考虑它的凉血作用,所以它有三方面的功效。所以第一,它用于各种血热妄行,不管内服外用,都有止血的效果。这个药也是,生用的时候,主要是凉血止血。那么炒炭以后呢,它主要就是化瘀止血,所以对于一些热象不明显的出血证也可以使用。作为一个活血化瘀的药,用得比较多的就是这三个方面:瘀血引起的月经不调,尤其古方它们作为治疗经闭的一个药,跌打损伤和风湿痹痛。这三个证一方面是它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其实前人认为它是一个蔓生状的,其实它不是藤类,蔓生的,好象认为它能通络,或者疏通经络。这样的一些病呢,都既有瘀血,而且明显的经络不通。所以有的书上还把它作为一个活血化瘀通经,或者活血通经,也有通络,或者通经络这样的一些说法。所以在这种有瘀血的一些病证当中使用,但是主要的是活血化瘀。所以这个药呢,就记住它三方面的功效,其实它的主治相对应的并不复杂,专门的血热证,尤其温热病当中一般是不用它的。所以这两个功效实际上是结合起来,用于血热妄行,所以主治就只有两个方面。那么这个药呢,生的用更适合于兼有血热郁滞的出血证。如果炒炭了以后,主要是偏于收敛的,这个用法适当考虑一下。

再下面的一个药,蒲黄。这个是水生植物,长在水里边的蒲或者叫做香蒲,东方香蒲,或者香蒲。它花茎出来了以后,上面就是有一个圆柱状的这种花,就象这种蜡烛状,所以民间把这种植物又叫做水蜡烛。它这个花就象蜡烛一样的,下面一个柄,上面比较粗,圆柱状。把它的花粉收集起来,这个是金黄色的,所以称为蒲黄,是香蒲这种植物黄色的花粉,作为药物使用,所以药名就称为蒲黄。那么蒲黄呢,也是一个化瘀止血药,所以它有止血和化瘀两方面的功效。作为一个止血药,生用的时候,它是偏于化瘀止血的;炒用,或者炒炭呢,它也是偏于收敛止血的,也可以广泛的用于各种出血证。既可以内服,也可以外用,把这个蒲黄不管炒的或者生的,直接把它散布在伤口上面,用力加一点压,或者包扎起来,它也可以外用,也可以止血的。所以不管内服外用都可以使用,是一个使用比较广泛的化瘀止血药,也是止血不留瘀的。它的药性很平和,对于出血证有热的,没有热的,其实都在用。作为一个活血化瘀的药,它主要是用于瘀血疼痛证,它治疗的瘀血疼痛证的部位比较局限,主要是用于胸腹部。在古代文献当中,更多的是用于腹部的瘀血疼痛证。比如说妇科病的瘀血疼痛证,包括产后(腹痛)。在近年来,有的也用于冠心病的心绞痛,所以它主要就成了胸腹部。那么肢体的瘀血证,传统用得比较少,比如说风湿痹证,跌打损伤,疮疡肿痛,这些瘀血主要在肢体,不在内脏,不在胸腹,这个药不太常用。当然近年来,把蒲黄作为一个降血脂,可能就不局限于是在内脏了,那个与活血化瘀应该是有区别的。所以作为一个活血化瘀药,主要还是在胸腹部,尤其是腹部。产后的一些瘀血疼痛证,相对用得多一点。这个就是这个药在止血和化瘀两个方面。另外它有利尿通淋(功效),可以用于淋证。对于淋证,和止血化瘀结合起来,最适合于血淋,比较适合于血淋,当然没有血淋的它(其实)也能用。但是这个药物呢,利尿的作用不明显,主要在于改变尿道的淋涩疼痛的症状,尿量增加不多,所以还要和利尿通淋比较明显的一些药物配伍在一起。所以刚才说的小蓟常常治疗血淋,那么小蓟饮子里面也有蒲黄的,所以它也是对于血淋比较常用的。那么现代研究蒲黄也是能够明显的收缩子宫,所以对妇科的出血证,比如说产后瘀血引起的腹痛,就利用了这个特长。当然,它的使用注意反过来说,因为收缩子宫,那么孕妇就不宜使用。当然整个活血化瘀药都不宜使用,这个药有的认为它非常平淡,所以孕妇有时候也在用,实际上它对子宫是比较敏感的,明显收缩,所以这个我们在书上使用注意里面,也是把它充分的强调了,这个作为这一节重要的一个药,大家知道这么一点情况。尤其是它作为一个止血药,止血不留瘀,因为平和,使用广泛。但是能够通淋,血淋常常使用。能够收缩子宫,所以子宫收缩不良的出血证,在当代也是非常常用,其他方面就没有什么明显的特征。

下面的一个药,五灵脂。这个是一个动物药,复齿鼯鼠,就象蝙蝠,又类似于鼠类一类的,有一个翼膜,可以在短距离飞的一种高原上的一种动物,收集它的排泄物,排泄物如果在气候比较干燥,或者与它的有的食物也有一点关系,如果排出来成颗粒状的,叫灵脂米。在有的季节,它排出来互相是粘结在一起的,那就叫灵脂块,有的甚至把它叫糖灵脂,好象那个红糖软化了,互相粘在一起那种形状,实际都是同一个药。它根据它的食物的来源不同,或者季节不同,排泄出来有的成颗粒状,有的成那种团块状,都作为五灵脂使用。那么这个药物呢,它也是有止血作用,也有活血化瘀作用,所以也是一个化瘀止血药。这个药物作为一个化瘀的药物,它主要也是用于内脏的,胸腹部的,也是妇科的比如说产后或者月经失调方面有疼痛的这样一些病证用得多。对于出血证它也是比较适合于瘀滞性的出血。那么这个五灵脂呢,经常和蒲黄配伍在一起,就是一个有名的经验方,就叫失笑散,今后方剂里面(要学的)。这个失笑,那不是说脸上的笑容消失了,实际上是因为服用了这个药,出血的不出了,疼痛的不痛了,忍不住流露了笑容出来,这个叫失笑。比如说苏东坡在记载有关他的事迹的书籍里面,有最早使用失笑的这么一个记载,就是苏东坡同时的时候,有一个青年人,自认为自己的诗词写得不错。有一天他心血来潮的时候,好象写了一个诗词,他就叫一个人装到信封里面,就给苏东坡送去,他以为苏东坡会很赏识,要夸奖这一个诗,他写的这个。当时苏东坡收到他写的东西的时候正在吃饭,所以他书上就是说这个“发函得诗”,就是说把这个信封打开,苏东坡就看见了这个年青人写的这个诗了,失笑,马上就大笑不止,喷饭满案,嘴里面正在吃的菜、饭喷了整个餐桌上都是,实际就是笑得非常厉害,完全是忍不住的在大笑,可能就是那个诗写得很糟。这个失笑就是很典型的一个用法,忍不住的露出了笑容,发出了笑声。所以这个就是失笑散,不能把它理解为笑容消失了。那么这两个药呢,它都可以用于瘀血引起的出血,也可以用于瘀血(引起)的腹痛,两方面都有。关键就是比如说蒲黄生的时候,主要是用于瘀血疼痛的。炒用了以后,主要是用于出血证的。同样的药物,与炮制有一点关系。那么这两个药物呢,都需要包煎。蒲黄要包煎是因为它很轻,花粉完全浮在水面上,不便于煎煮。就象我们前面学过的旋覆花、海金沙,同样的道理,这个更轻,避免它的流失。那么这个五灵脂呢,它是排泄物,煎煮的过程当中,容易使煎汤混浊,包煎了以后是避免煎液的混浊,容易澄清,容易分离。所以这两个药它都要包煎,但是这个要求不一样。五灵脂是个排泄物,因为有特殊的异味,所以用醋来炒,一方面增强止血的作用,一方面是改善就是矫味这么一个作用。另外,它属于十九味的,但是古方也常常和人参同用。当然前几年以来,这个五灵脂的应用争论很大,有的人对于动物的排泄物作为中药使用,觉得首先卫生学能不能够符合要求?当然这个担心也不是没有依据的。但是从长期的使用(发现)确实这个五灵脂它也有它比较独特的一些功效,尤其是那个化瘀止血药在中药里面本身不多,失笑散又很有名,所以不管怎么争论,现在这个药仍然在使用。尤其是在藏药或者蒙药里面,这个使用的频率还相当高。怎样进一步的判断这个药?可能不能仅仅是从它的卫生学,其实这个没有发现在卫生学里面有很多的问题存在,只要它的疗效确定,这个动物的排泄物其实有一个心理因素在里面,所以这些也是应该考虑,那么就需要进一步的评价。

另外两个化瘀止血的药就不要求了,这三味。那血竭呢,是资源比较少,过去是进口,现在虽然云南有这个近缘植物,有国产的血竭,但总体这个药材并不是很丰富,而且这个掺假的现象也比较严重。所以知道这个药也是个化瘀止血药,主要在一些外伤用得多一点。有了三七以后,也是对它的应用有很大的影响,有时候也不是用得很多了。花蕊石呢,这个矿物药在现代,也是应用比较少,古方里面有一些使用。降香呢,作用是比较缓和的化瘀止血药,止血作用不是很明显,活血作用相对明显一些,这些都不要求。

剩下的就是第四节,温经止血药。就是兼有温里散寒,或者能够温经散寒的止血药。这类的药既是止血药,又是温里药。所以这类的药作为止血药使用,它用于虚寒性的出血,首先有虚,所以还要配伍补虚的药。那么这一类的药呢,它主要偏在温,止血的作用一般都不强。所以在止血方当中,温经止血的方有时候还要配伍其他的。比如说有时候配伍些凉血止血的药,把它炒炭以后,或者用收敛止血的药来加强它的止血的效果。这类的药,止血的作用一般比较微弱。所以要靠这类的药完全的止血,有时候不是很理想。那么这类的药呢,也可以单独作为温里药使用,这个特征就和前面的温里药一样的,这类的药都是辛温的,或者辛热的。这类的药就更少,教科书上有三种,其实后面的一种有名无实,主要我们就要求前面的两种。

第一味药,炮姜。就是我们前面学过的温里药当中的干姜,把它放在锅里面,用高温的大火来急炒,炒得表面焦黑,里面焦黄,也就是炒炭存性。里面还有一点这种干姜的性味,或者它的性状,这样子作为药物使用称为炮姜。所以有的书上也叫做炮干姜,干姜,把它炒焦了以后使用。所以这个药作为一个温里药,它主要是温中的,和干姜一样,所以它用于止血,它温经止血,主要是中焦虚寒的出血。比如说现在因为脾胃有虚寒,引起了吐血或者便血,相对于比其他的部位它发挥温经止血的效果会好一些。当然它在温中的同时,对于下焦肝肾,它也有一定的这种温里祛寒作用。所以下焦的虚寒性出血,它也可以配伍使用,但是这两个部位相对而言,中焦是主要的,它作用的部位。所以它单独的把它作为一个温里药,它类似于干姜,只不过温性,温中的效果没有干姜好。主治证完全一样,脾胃有寒,或者脾胃虚寒,不管什么症状,都可以作相应的配伍。这是关于炮姜的简单的情况。

下面的一个药,艾叶。这个就来源于菊科的植物艾,草本植物。那么在文献里面认为这个艾叶放置了一段时间以后,它的温燥的性质有所缓和,所以有的书上把它叫做陈艾,也是主张用陈久一点的。李时珍也是认为他家乡的艾叶质量比较好,所以有的书上又写蕲艾,蕲春蕲州的艾叶,也有这种书写的方法,但是都不是正名。现在正名就叫做艾叶,就是这个艾的这种菊科植物,把它的叶片收集起来干燥。民间端午节很多人喜欢把它挂在门上的那样一种菊科的植物,和菊花的叶相当相似的,都是同科的,有明显的很浓郁的这种芳香的气味的一种植物。这个植物作为一个温经止血药,它主要是在温下焦,主要用于比如说虚寒性的崩漏,或者月经过多。重点在下焦,尤其是妇科病,虚寒性的出血尤其适合使用。但是它也能够作用于中焦,只是相对于下焦比较次要一些。那么它作为一个温里散寒药,主要也是在温下焦。所以小腹受寒的冷痛,或者痛经,或者睾丸属于寒凝的,这些应用最多。当然中焦也不是不可以使用,所以它也包括了温中的成分在里面。所以这个艾叶和炮姜相对来说一个主要在中焦,一个主要在下焦,就那么一点区别。艾叶作为止血药,炒炭以后,也是偏于止血的。生用,不但可以内服,也可以外用。比如说用来薰洗,尤其是针灸那个灸条,里面的主要的成分就是艾叶,实际上也是用它来温经散寒止痛的,也是它后面的一个功效的一种应用的情况。

最后的一个药,灶心土。现在绝大多数地区都不允许,或者不可能用树木来作为燃料,所以一般的家里面不会有烧柴,烧草的灶。可能只是在一些边远的,在一些林区可能现在有。过去那种灶要用那个黄土来把那个灶膛里面填满,填上了里面好放上木柴。这里面长时间的烧灼,里面有些有机物就烧焦了,就变得比较清洁,比较纯净。里面有些碳酸盐长时间在煅烧,高温也可以变为氧化物,所以这个既清洁又疏松,而且化学成分也改变。所以这个灶心土就不是一般的黄土,一般的粘土,作为止血药,它也能够温经止血,但是它的温性不强,止血效果还可以,尤其是对于吐血、便血这样的一些出血证。同时它还可以和中止呕,目前没有这样的一个药,有的就认为在止血和止泻方面,今后收涩药当中有一个赤石脂,可以代替灶心土。但是灶心土有止呕的作用,赤石脂止呕的作用极不明显,所以代替不了,只是在一定程度上(代替)。所以这个药现在有没有误食的?没有这个药。这个在一些古书上大家也是作为常识性的了解,又叫伏龙肝。这个传说当中灶神的名字就叫伏龙,好象在它的心里面就掏出来,就象伏龙的肝一样。这是一种传说,没有什么意思。这是关于止血药,就学这样的一些内容。以后可能还会有少量的止血药,比如说今后补阴药当中的,象墨旱莲这些,它也是凉血止血药。在收涩药当中,还有很多典型的收敛止血药,比如说山茱萸、明矾、乌梅等等,这都是比较典型的收敛性的止血药,可以和我们这一章收敛止血药这一节的药物参照。

下面第十八章,活血化瘀药。什么叫活血化瘀药呢?我们书上就是说以活血化瘀为主要功效,长于治疗瘀血证的药物,这就是最简单的解释。在有的书上,就是说能够通利血脉,消散瘀滞为主要功效,这就是把活血化瘀进一步的细化,加以具体的说明。因为按照中医学的观点,这个瘀血可以是血管方面的原因,可以是血液方面的原因,既可以瘀血在血管,血脉的内部,也可以在血管的外部,血脉的外部,所以在《内经》里面就谈到了这个瘀血可以由于血脉的“绌急”,“绌急”就是一种痉挛,挛缩,那意思我们可以理解为血管的因素可以造成瘀血证。另外呢,寒邪凝滞,血液不能够流畅,那么就是血液的原因,我们可以广泛的理解,可以造成瘀血。另外呢,它可以瘀积在血管的内部,也可以在外部,比如说前人说的离经之血就是瘀血。所以这个瘀血有这样一个特征,所以我们就加以说明。通利血脉可能是作用在血脉、血管方面。那么消散瘀滞呢,可能是血管里面,也可以是血脉的外部。所以它是紧扣中医对瘀血的认识,把这个活血化瘀加以进一步的说明。但是这个说明非常有限,就那么八个字:通利血脉、消散瘀滞。所以我们可以按照那些书的记忆,也可以就是以活血化瘀为主要功效,也是一样的。但是另外现在有一个观点,认为活血是作用,化瘀是效果,通过活血消除了瘀血。这(样)分必要性不是很大,所以这个可以说是学术上的互相的认识的一个小小的差异。所以这一类的药呢,可以称为活血药,也可以称为化瘀药,活血化瘀药也可以。是不是一定是一个因果关系呢?是不是通过活血达到化瘀?不一定,所以这个部分人的观点供参考。如果同学们觉得有道理,也可以这样来分。所以这个概述当中我们就不多讲,为了便于学习,我们这一章也是分为了活血止痛药、活血调经药、活血疗伤药、活血消癥药,不同的这样的几类,也就是分了这么四节。在我们要学的所有的各论当中,分节最不成熟的,分节最困难的就是活血化瘀药,很难分。这个分只是相对的,更加是人为的,主要是在于这类的药味数比较多,要讲的可能就是二十味左右。为了大家把它大致的分个类,记的时候提供一定的方便,但是这个非常相对。同学们务必要知道这一点,为什么呢?就是多数活血化瘀药,尤其是很常用的,典型的,作用比较强的,把它放在哪一类都可以。它既是活血止痛药,又是活血通经药,也是活血消癥药,还是活血疗伤的药,这四方面的瘀血证,疼痛性的,外伤的,妇科病的瘀血证,或者腹内的癥瘕结块都可以用的,这个相当多。比如说丹参、郁金、川芎、红花、桃仁,这都是非常常用的一些药物。正如我们前面学过的比如说大黄、牡丹皮、赤芍药这一些活血化瘀药,你说它是活血止痛的行不行?行。你说它是活血通经的,活血调经的,那妇科病很常用了,完全可以。你说它活血消癥,象什么大黄虫丸,那很多的方剂里面大黄、牡丹皮这些都使用,也可以说它有一定的消癥的作用。疗伤,那个大黄的一些主治本身就在说跌打损伤,所以这个很难把它局限在某一节里面,所以这个很难。典型的就是说,只能在某一节的最多就那么一两味,比如说自然铜,它只是活血疗伤,除了这个跌打损伤,用来续接筋骨以外,这个药不用。那么象这种药在活血化瘀药里面太少太少了,所以这个活血化瘀药它对于瘀血证的主治证一般都比较广泛,都能用,所以对于这个分类造成了很大的难度。另外,就是对于活血化瘀药还是一个层次分化的问题,和前面的一些药有类似的地方。究竟它通过活血化瘀最佳的是解决哪一类的瘀血,因为瘀血是很广泛的一个病理概念,在中医学当中,针对这个广泛的病理概念当中,它主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现在有的清楚,有的不太清楚。在这样的情况下,要人为的一定要分,那也是只能很勉强。所以我们学了以后这一章的一些药物,尽管比如说川芎是活血止痛的药,我们也要知道它其他瘀血证它完全可以使用。丹参放在活血通经,或者活血调经的药里面,那么丹参用于瘀血疼痛证,或者外伤性的瘀血证,和癥瘕积聚都是比较好的药,应用都是非常普遍的,不能把它绝对化了,这样子会影响我们对这些药物的临床选择使用。这是在含义里面顺便涉及到了分类,需要说明的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关于功效与主治。这个活血化瘀药的基本功效,如果按照教材就叫活血化瘀,但是常常有很多变化的情况,这个变化的情况有三种:第一种就是把活血化瘀加以简化,最简单的就是活血,两个字。或者化瘀,也是两个字。或者消瘀血,三个字。活血、化瘀,把它简化了。这种情况有,不多,比较多的是后面两种情况。第二种情况呢,变化动词。这里面两个动词,活,或者化,有的是形容词,有的是名词,实际上是作为动词使用的,在《医古文》里面大家学了这种用法。所以这个活,有的把它改为行,行走的行,活血也叫行血。但更多的是在化瘀的化,比如说有的是活血消瘀、活血行瘀、活血散瘀,这个就有消、化、行、散,不同的动词。这个概念没有变化,完全是一样的。那么如果作用比较强的,这个就叫破血,活字就改为破字,这个就说明它作用比较强,比较峻猛。那么化瘀呢,又改为逐瘀,驱逐的逐,这个破血逐瘀,相对来说,作用就比较峻猛,比较强一些。所以第二个变化呢,就是在动词的变化。这个不强行要求,你说我高兴把它记(为)活血行瘀、活血逐瘀、活血散瘀,怎么都可以,这个(是)一样的,但是强度差异那个不能乱用。有的破血逐瘀的就是作用比较峻猛的,容易耗伤正气,或者容易产生不良反应的,一般的就不能随便使用。第三种情况,就是在活血或者化瘀的后面联系到它的主要效果,那比如说我们分了四节,长于止痛的,或者说它有明显止痛效果的,那么就叫活血止痛,或者化瘀止痛。长于治疗妇科月经失调的,那么就叫活血通经,或者活血调经。长于治疗跌打损伤这一类的瘀血证的,活血疗伤。另外长于治疗瘀血引起的癥积,那么就叫活血消癥,活血化积都可以。另外呢,比如说有的用于疮痈,可以用于活血消痈,活血消肿,什么活血通痹等等,也是可以,未尝不可。那么就结合到它不同的疗效,不同的应用的情况,所以它的功效术语的使用是相当灵活的,这个很容易掌握。那么相对应的主治,就是瘀血证。这个瘀血证临床有哪一些呢?这个《中医诊断学》、《中医学基础》里面都涉及到了,在内、外、妇、儿各科都有。对于妇科病来讲,比如说月经失调,这种月经失调呢,主要是比如说经期延长,经量减少,经色加深,一般都比较紫黯,往往兼有疼痛,经行腹痛,甚至痛经,经闭,产后的这种瘀血腹痛。另外内科,比如说胸痹,瘀血阻滞在心脉当中,现在主要是比如说冠心病这类比较常见的。妇科、内科,骨伤科就更多了,一般的跌打损伤都有瘀血,外科疮痈等等,几乎涉及到了内、外、妇、儿的方方面面。这是它从病种、从临床表现来说,这个瘀血一个是疼痛,因为瘀血阻滞,不通则痛。局部瘀阻了,所以常常有疼痛的。前人说气无形不能结块,能结块者必有形的瘀和痰,出现了这个癥瘕结块,很多都是瘀血。一个是疼痛,一个是瘀血(结块)。有的出血,刚才说化瘀止血药,这个出血呢,经久不愈,淋漓不尽,甚至有这种瘀血块。另外,由瘀血引起的症状,可以说在临床上很难尽数,比如说疮痈的红肿疼痛,痹证的疼痛也与瘀血有关。有的顽固的失眠,或者皮肤的粗糙,肌肤甲错,面色黎黑,或者头发的枯脆等等,都可以有关系。自己能够记多少就算多少,反正这个结合到《中医学基础》和《中医诊断学》,大致可以知道这个活血化瘀药治疗的瘀血证主要哪些症状,哪些病种,这个很难全部把它表述出来。所以反过来说呢,就显得这一类的药的功效主治相对就比较简单了,就是活血化瘀治疗瘀血证。瘀血证的表现或者病种你能说多少就算多少,它不是属于《中药学》当中必须掌握的或者必须就是很准确的内容。

第三,活血化瘀药的性能特点。活血化瘀药的药性,第一个,药性,没有明显的规律,有偏温的,有偏寒的。我们前面学的活血化瘀药,多数是偏寒的。比如说刚才讲的大黄、赤芍药、牡丹皮、大血藤、败酱草这样的一些很多都是偏寒的。但就我们这一章多数是偏温的,就落实到我们这一章,偏温的多于偏寒的。那么偏寒的比较典型的就是郁金、丹参,或者包括益母草这样不多的几个品种。就是说比较典型的偏寒的,又有临床需要考虑的。那么偏温的是绝大多数,所以我们就是以这一章为准,主要偏温,部分偏寒凉。其他的章节里面,我们暂时不管。这是关于药性。药味,每一个活血化瘀药可以说都可以给它确定一个辛味,辛能行,活血化瘀就是行血。就是使凝滞的瘀血能够行散,它符合辛能行,能散的这个基本作用特征,所以一般都可以给它定一个辛味。那么后来的人呢,结合活血化瘀药,有的药本身比较苦,还相当苦,所以就引入了什么苦能破血,就是能够化瘀的意思,能够破血的意思,所以有的就又标以苦味。又有的根据咸入血,我们前面讲凉血药也提到了,有的又强调咸味。但是最根本最根本的,我们结合总论的五味理论,最重要的是辛味。那么至于后人把五味的理论进行一些扩张,进行一些拓展,那么与苦味与咸味还有一定的相关性,那么可以作为这个五味理论的一种发展。这种发展不能真正的解决问题,所以可要可不要。那么辛味是最普遍的,这个一定要求大家。至于归经,那么也是心主血脉,肝藏血,瘀血主要(是)心主血脉的功能和肝藏血的功能失调了,尤其是肝,所以李东垣就说,恶血必归于肝。恶血就是瘀血,所以与肝的关系更大,所以也是归心、肝二经为主的。这是性能特征,有一定的规律性。

第四个问题,配伍应用,也是一个寒热虚实。瘀血可以兼有寒象,但更多的是由于寒凝而引起血瘀。所以在《内经》当中就有“血遇寒则凝”这样的说法,遇寒则凝,寒邪凝涩,那么这个血脉就不通了。这个寒是引起瘀血很常见的一个原因,所以这个时候一般的温性的活血化瘀药还不足以祛寒,不足以温经。所以常常还要配伍一些温里的药,尤其是温经散寒的药,比如说肉桂、桂枝,前面我们说长于入血分,本身不是活血化瘀药,经常用于寒凝血瘀,那么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所以有寒的,配伍温里药,尤其是温经散寒的药。有热,瘀血不但可以化热,而且热邪也是引起瘀血很重要的原因。清代王清任所说的热邪可以煎熬血液成块,那么就是说我们现在说的那个血分受了热以后,津液受伤,血液就变得比较粘稠,就是血分受到了煎熬,容易凝结成块。所以在一些温热病当中,常常要强调使用凉血化瘀的药,还要化瘀,也就是容易有瘀血,这是热邪引起的。所以有热的,常常配伍清热药,尤其是清热凉血药。另外,虚。阳气是血脉运行的动力,气行则血行,气滞则是血瘀。由于气虚了,阳气虚了,推动无力,那么就配伍补阳的,补气的药。血液本身属于阴,如果阴血亏耗了,前人认为可以产生虚滞,比如象我们在水沟里面,水溪里面,水多的时候它就流行非常通畅,水少了的时候它自身流行就不通畅了,象张景岳把它叫做虚滞。所以有的血虚本身就可以造成血液运行畅通的失常,也可以引起瘀血。那么配伍补阴、补血的,也是常常有的。所以四类的补虚药都常常和活血化瘀药配伍,这个就是虚。实,除了寒热以外,气滞,气滞则血凝,那么常常由气滞引起的瘀血配伍行气的药。有痰,痰瘀互结,那么就配伍化痰的药。痰与湿浊可能有时候也互为因果,有时候也可以和一些除湿的药(配伍)。另外呢,就是针对一些主要病证的症状,如果是用于风湿痹证,那么配伍祛风湿的药。如果是用于疮疡肿痛,那么我们用这个解毒消痈的药。如果是痢疾,我们配伍清热燥湿止痢的,所以就看这个活血化瘀药主要治疗哪一些病证,哪一些主要的症状,也可以有相应的配伍。所以不外乎一个就是寒热虚实,二一个就是主要的症状,和我们讲解表药第一章就完全都是相同的规律。这个就是配伍应用。

第五,使用注意。还是老问题,因证选药,那么也可以结合到我们书上这样四节。根据不同的瘀血证,选用适合的活血化瘀药。如果是以疼痛为主的,选活血止痛的药。如果是妇科病的瘀血证,那么主要选活血调经的药。外伤性的瘀血,那么主要选活血疗伤的药。另外,这个瘀血比较轻浅的,选作用比较温和的。比较重的,比如说癥瘕积聚,我们就可以选破血消癥的(药)。这些都属于因证选药的内容。另外这个三因制宜不是很典型,可以想得到,也可以说比如说因人而异,这些也有内容可以讲的。另外一个,中病即止。活血化瘀的药也是属于消法的,体现八法当中的消法。那么使用消法的一个基本原则,前人就是说的消而勿伤,使用消法的药物,就不要损伤正气。那么对于活血化瘀药的“勿伤”,就是不要耗伤新血。所以就是适可而止,这个中病就是瘀血基本消除了,没有耗伤营血的情况,这就叫消而勿伤。另外一个就是证候禁忌,活血化瘀药对于孕妇,对于月经多的妇女,或者出血不是瘀血引起的它都不利,原则上都不宜使用,或者要慎用。这个就是证候禁忌。药材方面呢,它没有什么需要很严格的要求的,所以这个使用注意主要就表现在第一个方面,和这个证候禁忌这两个方面。这个是关于活血化瘀药的概述的情况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相关资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