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中医理论 > 刺灸法 > 正文

火针适应范围|注意事项

热点信息推荐

准 考 证> 考生须知> 考前直播>
实战模考> 冲刺干货> 技能成绩>

火针适应范围

火针有温经通络、祛风散寒的作用。主要用于痹证、胃下垂、胃脘痛、泄泻、痢疾、阳萎、瘰疬、风疹、月经不调、痛经、小儿疳积及扁平疣、痣等。

火针疗法注意事项

1.面部应用火针要慎重。《针灸大成。火针》说:“人身诸处,皆可行火针,惟面上忌之。”因火针刺后,有可能遗留有小疤痕,因此除治疗面部痣和扁平疣外,一般面部不用火针。

2.对于血管和主要神经分布部位亦不宜施用火针。

3.在针刺后,局部呈现红晕或红肿未能完全消失时,则应避免洗浴,以防感染。

4.发热的病症,不宜用火针。

5.针后局部发痒,不能用手搔抓,以防感染。

6.针孔处理:如果针刺1—3分深,可不作特殊处理。若针刺4-5分深,针刺后用消毒纱布贴敷,用胶布固定1—2天,以防感染。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4课程

3980

详情>>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