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中医理论 > 经络 > 正文

经络与色脉诊学

——●●●聚焦热点●●●——

报名预约> 有问必答> 报考测评>

对色脉的提出始于《内经》,《内经》有“色脉诊法”、“色脉尺诊法”的提出,虽然《内经》对色、脉诊各有专门论述,并且亦有四诊的专论,但《内经》既然以诊经络为特点,在诊经络中色诊和脉诊又为主要内容,因此色诊与脉诊的关系相当密切,往往相提并论。

色脉与气血运行有关,面气血运行又与经络密切相关,因为经络是气血运行的径路。某些提法与现代医学之循环系统类似。《灵枢·经水》说:“经脉者,受血面营之。”《素问·离合真邪论》亦说:“经之动脉,其至也,亦时陇起,其行于脉中,循循然。其至于寸口中手也,时大时小……”《灵枢·经脉》也有“诸脉之浮而常见者,皆络脉也”的说法,虽然中医无血液循环之说,但对于营卫气血在经络脉中的运行,论述颇为详尽,如《灵枢·邪客》:“营气者,泌其津液,注之于脉,化以为血。”《素问·痹论》:“荣者水谷之精气也……故循脉上下贯五脏、络六腑也。”说明营气循行于脉中,营气能化生血液,从营气的运行也可以看出中医对血液循环的认识,营气的运行是循经脉而行的,其运行次序是起源于中焦脾胃,首先循行到手太阴肺经,由手太阴肺经传注于手阳明大肠经,再传至足阳明胃经,再依次传注于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络经,手少阳三焦,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最后又传注到手太阴肺经。这样构成了营气通过十二经脉而运行流注于全身的循环通路。除此之外,营气的运行尚有分支,如由手太阴肺经传注于任脉,经膺、颈部上行至口鼻,连督脉,经巅顶向下循背脊,绕阴部,连任脉,上行胸腹,复与手太阴肺经相接(见《灵枢·营气》)。由此可见,《内经》已提出了通过经络的联系,形成了人体气血循环的概念。

另外,中医学所提出的经脉之气当不止营气一种,当包括卫气、元气、宗气等,而且经络又包括经脉、络脉、奇经、经别等,它们运行规律并非一个方面,而且交又联结的。仍以营气为例,其循行经路很多,营气可以由手太阴肺经向下直接循行于手脊和拇指部位,但其脉气则逐渐变得微小,而且由集中面分散,又从拇指回复向上运行。

除营气以外,卫气的运行布散更为广泛,与营气的运行更为不同。因为卫气是“水谷之悍气”、“懔疾滑利”无处不到,虽然《内经》有“营行脉中,卫行脉外”的提法,实际上卫气既行于脉外亦行于脉中,因此说它无处不到。如《灵枢·经脉》说:“卫气先行皮肤,先充络脉”,《素问·五脏生成》也说:“人有大谷十二分……此皆卫气之所留止,邪气之所客也,针石缘面去之。”张景岳《类经-经络类》亦说:“营中未必无卫,卫中未必无营。”基于此种论点,我们可“认为卫气无处不到,与营气相互依赖,因此色、脉均可以通过营卫气血的运行而表现出来,气血密布周身,才能诊察色脉变化。《灵枢·邪客》还提出:“卫气者,出其悍气之慓疾,而先行四末分肉皮肤之间,而不体者也。”《甲乙经·卷一》也提出:“卫气之在身也,下往来无已。”《素问·脉要精微论》提出:“夫脉者血之府也。”《灵枢·决气》又提出:“壅遏营气令无所避,是谓脉。”这些都可作为中医学关于血液循环的根据。除此之外,宗气在经络中的作用亦很重要,宗气能通贯心肺两脏,与肺之呼吸,心之搏动密切相关,如《灵枢·邪客》所说:“宗气积于胸中,出于喉咙,以贯心脉,而行呼吸焉。”如果宗气不能贯心脉而运行则会出现循环障碍,如《灵枢-刺节真邪》所说:“厥在于足,宗气不下,脉中之血,凝而留止。”

色诊是用望诊的方法观察络脉,亦是诊络的方法,脉诊是触摸按压有脉冲的经脉,色诊是观察不易触摸到的络脉,因此色诊与经络关系同样密切相关。《灵枢,邪气脏腑病形》谈到:“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而而走空(孔)窍。其精阳之气上走于目而为睛,其别气走于耳而为听。其宗气上出于鼻而为臭……其气之津液,皆上熏于面。”虽然十二经脉中主要是阳经上行于头而,但隶属于十二经脉的经别之循行亦达头面。十二经脉“内属于腑脏,外络于支节”,其内属腑脏的分支即为经别,这些经别都进入内脏后再出于头面部,如阳经经别人腑脏后又浅出于颈项,复合于原十二经脉中之阳经;阴经经别分出后又同其相为表里关系的阳经经别并行或会合,复又会合于其有表里关系的阳经经脉。因此说面部是经络脏腑之气汇合的重要部位,而部色诊的异常表现必然反映出经络脏腑的异常。

通过络脉的分布,以及络脉所反映的色诊内容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看到与现代医学的循环,微循环系统有类似之处。络脉是经脉的分支,从较大的络脉分出的细小分支称为“孙络”,浮现于皮肤表层能观察到的为“浮络”,即《灵枢·经脉》所说“诸脉之浮而常见者”一类,中医又把浮络中所观察到的微血管叫做“血络”。由此可见经脉一再分出小的支脉,经络径路逐渐变小,而散布面积逐渐扩大,络脉较经脉细小并且呈网络状分布,类似现代医学之动脉网及微循环系统。《难经·二十七难》:“络脉满溢,诸经不能复拘。”正是说明络脉由线向网状的扩散,并且认为皮肤、肌肉是络脉密布的部位,络脉渗灌的部位即是扩大的而,色诊内容即是诊络脉以察病,如《灵柩·经脉》:“凡诊络脉,脉色青,则寒、且痛;赤则有热。”《索问·经络论》:“寒多则凝泣,凝泣则青黑;热多则淖泽,淖泽则黄赤。”

色诊又与经络系统中的皮部相关,皮部是人体暴露于外的最浅表部分,经络系统中的十二皮部,有其各自的分布范围,此即《素问·皮部论》所说的:皮部以经脉为纪。浮络即与皮部相联又分布在皮部范围,从色诊角度所观察的变化,实际就是皮部的浮络变化。色诊的变化决定于浮络中的营卫气血运行情况。文献中记载的青紫色多痛证,暗黑色多痹证,黄赤色多热证,苍白色多虚证。实际是皮都浮络颜色的表现。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