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药师考试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互动交流

药物利用研究在药品临床评价中的应用

距离2019年执业药师考试越来越近了,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了“药物利用研究在药品临床评价中的应用”的内容,希望可以帮助考生顺利备考。

一、药物利用研究

1、药物利用研究的目的 是力求实现用药的合理化,即不仅要从医疗方面评价防病治病的效果,还要从社会、经济等方面评价其合理性,以获得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药物利用研究可以通过区域性地大样本随机抽样调查所提供的资料(包括年龄、性别、社会阶层、疾病发病率及其他特征),应用统计学的方法,对有关的药物利用研究数据进行分析,以测算人群的药物利用,比较药物利用率的地区差异,对药物利用的临床结果、药品的销售价格和消费结构及其社会、经济效益做出评价。

2、药物利用研究的应用范围

(1)作为计算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的额定数据。

(2)提示药物应用的模式,通过对给药方式、给药剂量、使用频率、使用成本、治疗进展的研究,确定药物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和经济性。

(3)提示药物消费分布与疾病谱的关系,预测药品的需求量和需求结构,为制定药品的生产、引进、销售计划提供依据。

(4)监测某些药物的滥用情况。

(5)提示药物消费的基本状况,了解药物临床应用的实际消费,促进形成适合我国国情的药物消费结构。

二、药物利用研究的常用方法

1、日规定剂量(DDD)

(1)概念:日规定剂量,是指某一特定药物为治疗主要适应证而设定的用于成人的平均日剂量。是根据临床药品应用情况人为制定的每日用药剂量,但DDD本身并不是一种用药剂量,而只是一种测量药物利用的单位。

(2)分析方法:用DDD作为标准的剂量单位。使用时必须保证“四特”,即特定药物、特定适应证、特指用于成人、特指日平均剂量。

根据药物的总用量估计用药人数:用药人数(DDDs)=药物的总用量÷DDD值

(3)DDD方法的局限性:大样本的研究中,患者依从性不易保证,可能造成结果的不准确。

不同区域的人群用药情况不尽相同,即DDD值可能会存在差异。

不适用儿童的药物利用的研究,如未能将儿童用药从总量中剔除,会造成用药人数预测结果偏低。

只考虑主要适应证的用药剂量,当病程不同时期的用药剂量变异大,或合并用药时要对药物剂量进行增减,再或一种药物有多种适应证(如阿司匹林)时,使用DDD法受限,如上述情况混入样本中,会对研究结果造成偏差。

2、药物利用指数(DUI)

(1)概念:药物利用指数即用总DDD数除以患者总用药天数用来测量医师使用某药的日处方量,对医师用药的合理性进行分析。

(2)分析方法:分析医师对特定药物的处方用量,了解医师的用药习惯,发现用药的流行趋势,监测用药的合理性,防止药物的滥用或误用。本法在资料收集时要尽可能考虑到影响用药的各种因素,包括患者的性别、年龄、用药品种数、各药的总剂量、日剂量、总使用天数以及药物的使用方式等相关信息,保证资料的完整性。DUI>1.O,说明医师的日处方剂量大于DDD;DUI<1.0,说明医师的日处方剂量小于DDD。

3、用药频度分析

(1)概念:用药频度分析是近年来用于评价药物在临床上的地位的一种新方法。可以了解每日用药费用、购药金额与用药人次的关系、剂型与用药人次和购药金额的关系、药物使用频度与疗效的关系等,可以估计药费可接受的水平,评估地区用药水平,分析药品消费结构和市场分布。

(2)分析方法:确定DDD值;以药品的总购人量除以相应的DDD值,求得该药的DDD数,即用药人次;分别计算与购人量对应的总金额数;以总金额数除以DDD数求得每天的治疗费用;对总购药金额、总购入量、DDD值、DDD数进行数据处理,求得购药金额序号和用药人次序号。求得购药金额序号与用药人次序号的比值。此比值是反映购药金额与用药人次是否同步的指标。比值越接近于1.0,表明同步越好,反之,则差。

以上就是医学教育网关于“药物利用研究在药品临床评价中的应用”的相关介绍,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更多资讯尽在医学教育网!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执业药师-无忧实验班

学霸同款好课

880起

查看详情
热点推荐: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
您有一次专属抽奖机会
可优惠~
领取
优惠
注:具体优惠金额根据商品价格进行计算
恭喜您获得张优惠券!
去选课
已存入账户 可在【我的优惠券】中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