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内科职称

首页 > 肿瘤内科职称 > 复习资料 > 正文

剂量|剂量-效应关系|剂量-反应关系

2016-11-08 09:43
大号

剂量|剂量-效应关系|剂量-反应关系是肿瘤内科主治医师考试的重要考点,医学教育网小编搜集整理了相关资料,便于各位同学复习备考!

(一)剂量

剂量是决定外源化合物对机体造成损害作用的最主要因素,一般指机体接触化学毒物的量或给予机体化学毒物的量。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剂量的单位通常以单位体重接触的外源化学物数量(mg/kg)或环境中的浓度(mg/m3空气,mg/L水)来表示。

1.致死剂量(lethal dose,LD)

是指某种外源化学物能引起机体死亡的剂量。常以引起机体不同死亡率所需的剂量来表示。

(1)绝对致死剂量LD100:化学毒物引起受试对象全部死亡所需要的最低剂量。如再降低剂量,即有存活者。

(2)最小致死剂量LD01:指化学物引起试验对象中的个别成员死亡的最低剂量。低于此剂量即不能使机体出现死亡。

(3)最大耐受剂量法(LD0):指化学物不引起试验对象出现死亡的最高剂量。

(4)半数致死剂量(LD50):指化学毒物引起一半受试对象出现死亡所需要的剂量。LD50是评价化学毒物急性毒性大小最重要的参数。

2.最小观察到有害作用剂量指毒物引起受试对象中的少数个体出现某种最轻微的异常改变所需要的最低剂量。在此剂量下的任何剂量都不应产生损害作用。

3.最大未观察到有害作用剂量指化学毒物在一定时间内按一定方式与机体接触,用现代的检测方法和最灵敏的观察指标不能发现任何损害作用的最高剂量。

(二)效应

指化学毒物与机体接触后引起的生物学改变,又称生物学效应。

(三)反应

指一定剂量的外源化合物与机体接触后,出现某种效应的个体数量在群体中占有的比率。一般用百分比和比值表示,如死亡率、反应率、肿瘤发生率。

(四)剂量-效应关系

表示化学毒物的剂量与个体或群体中发生的剂量效应强度之间的关系。

(五)剂量-反应关系

表示化学毒物的剂量与某一群体中质效应的发生率之间的关系。

(六)剂量效应关系和剂量反应关系曲线

剂量效应关系和剂量反应关系可用曲线表示,以表示效应强度的剂量单位或表示反应的百分率或比值为纵坐标,以剂量为横坐标,绘制散点图得到剂量效应关系和剂量反应关系曲线。一般情况下,剂量效应和剂量反应关系曲线有下列基本类型:

1.直线型效应或反应强度与剂量呈直线关系,即随着剂量增加,效应和反应的强度也随着增强,成正比关系。

2.抛物线型剂量效应或反应呈非线性关系,即随着剂量增加,效应或反应的强度也增高,且最初增高急速,随后变得缓慢,以致曲线先陡后平缓,而成抛物线形。

3.S形曲线型在低剂量范围内,随着剂量增加,反应或效应强度增高较为缓慢,剂量较高时,反应或效应强度也随之急速增加,但当剂量继续增加时,反应和效应强度增高又趋向缓慢。曲线开始平缓,继之陡峭,然后又趋平缓,成为“S”形状。

(七)时间-剂量-反应关系

用时间生物学的方法来阐明化学毒物对机体的影响。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内容丰富 题量给力

免费试用

198起

立即购买
热点推荐:
考生必看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