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职称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互动交流
首页 > 中药学职称 > 辅导精华 > 正文

气血的关系

为了帮助各位中药士考生更好地备考复习,医学教育网小编专门整理了相关专业知识中的气血的关系如下:

气属于阳,血属于阴。“气主煦之,血主濡之”。简要地概括了气和血在功能上的差别。但是,气和血之间,又存在着“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的密切关系。具体地说,即是存在着气能生血、行血、摄血和血为气之母四个方面的关系。

1、气能生血

气能生血,是指血的组成及其生成过程中,均离不开气和气的运动变化—气化功能。营气和津液,是血的主要组成部分,它们来自脾胃所运化的水谷精气。从渗入的饮食物,转化成水谷精气;从水谷精气转化成营气和精液;从营气和津液转化成赤色的血,均离不开气的运动变化。音系说,血能生气。气旺,则化生血液分功能也强;气虚,则化生血的功能就弱,甚则可导致血虚。因此,在临床治疗血虚的病症时常常配合应用补气的药物以提高疗效,这是气能生血理论指导临床的实际应用。

2、气能行血

血属阴而主静。血不能自行,有赖于气的推动;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血液的循行,有赖于心气的推动,肺气的宣发肃降,肝气的疏泄条达。因此,气虚则推动无力;气滞则血行不利、血行迟缓而形成血瘀,甚则阻滞于脉络,结成淤血。气血逆乱,血行也随气的升降出入异常而逆乱。如血随气升,可见面红、目赤、头痛,甚则吐血;血随气陷,可见腹坠胀,甚则下血、崩漏等。临床治疗血行失常的病证时,常分布配合应用补气、行气、降气的等药物,才能获得较好的效果,这是气能行血理论指导临床的实际作用。

3、气能摄血

摄血,是气固摄功能的具体体现。血在脉中循环而不逸出脉外,主要依赖于气对血的固摄作用。如果气虚而固摄血液的作用减弱,可导致各种出血的病证,也就是“气不摄血”。治疗时,必须用补气摄血的方法,才能得到止血的目的。

4、血为气之母

血为气之母,是指血是气的载体,并给予气充分的营养。由于气的活力很强,易于逸脱,所以气必须依附于血和津液,而存在于体内。如果去气失去依附,则浮散无根而发生气脱。所以,血虚者,气亦易衰;血脱者,气也逸脱。在治疗大出血时,往往多用益气固脱法,其机理也在于此。

更多2019中药学职称考试高频考点欢迎关注医学教育网中药学职称栏目!我们提供2019中药学职称考试精华资料、备考技巧、政策动态及模拟试卷,助力你的2019中药学职称考试!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2025年无忧实验班

报名/考试不过按协议重学

1780

了解详情
热点推荐: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