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帮助中药学职称考生了解,掌握更多知识点、考点,更好的复习备考中药学职称考试,医学教育网为大家搜集整理了中药学职称备考重要考点速记30-41如下:
考点30.消食剂重点
方剂  | 功用  | 主治  | 
保和丸  | 消食和胃  | 食积证  | 
枳实导滞丸  | 消食导滞,清热祛湿  | 湿热食积证  | 
枳实消痞丸  | 行气消痞,健脾和胃  | 脾虚气滞,寒热互结证  | 
考点31.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基本内容  | 说明的现象  | 
阴阳的对立制约  | 动极者镇之以静,阴亢者胜之以阳  | 
阴阳的互根互用  | 孤阴不生,独阳不长;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  | 
阴阳的消长平衡  | 阴消阳长、阳消阴长;阴阳皆消、阴阳皆长  | 
阴阳的相互转化  | 一年四季气候的变化或人体病证性质阳热或阴寒的变化;物极必反  | 
考点32.五行的特性
五行  | 特性  | 
木  | 升发、条达  | 木曰曲直  | 
火  | 炎热、向上  | 火曰炎上  | 
土  | 长养、化育  | 土爰稼穑  | 
金  | 清肃、敛降  | 金曰从革  | 
水  | 滋润、下走  | 水曰润下  | 
考点33.五脏、六腑、奇恒之腑的特点
五脏  | 六腑  | 奇恒之腑  | 
实质性脏器  | 中空性的管腔器官  | 形态上多为中空而类似于六腑,但其功能特点多为贮藏人体精气而与六腑有别  | 
化生、贮藏人体精气  | 传化水谷,以通为用  | 
藏而不泻  | 泻而不藏  | 
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  | 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  | 
考点34.六腑的生理功能
六腑  | 生理功能  | 
胃  | 胃主受纳、腐熟水谷;胃主通降;胃喜润恶燥  | 
小肠  | 小肠主受盛化物、小肠主泌别清浊  | 
大肠  | 大肠传化糟粕;大肠主津  | 
膀胱  | 膀胱贮存尿液、膀胱排泄尿液  | 
三焦  | 三焦通行元气和水液  | 
女子胞  | 主持月经、孕育胎儿  | 
考点35. 气与血的关系
气为血之帅  | 气能生血:临床治疗血虚时,常常配伍补气药物  | 
气能行血:临床治疗血行失常的病证时,常分别配合应用补气、行气、降气等药物  | 
气能摄血:临床治疗气虚引起的出血时,必须配伍补气的药物,补气摄血,达到止血的目的  | 
血为气之母  | 血能载气:在治疗大出血时,因“有形之血不能速生,无形之气所当急固”,往往多用益气固脱之法  | 
血能化气  | 
考点36.七情对脏腑气机的影响
七情  | 内脏气机  | 理解  | 
怒  | 怒则气上  | 过度愤怒伤肝,可使肝气上逆  | 
喜  | 喜则气缓  | 暴喜过度,则使心气涣散  | 
思  | 思则气结  | 悲哀过度,耗伤肺气,上焦不通  | 
悲(忧)  | 悲则气消  | 过度恐惧则伤肾,致使气陷于下而不升,肾气不固  | 
恐  | 恐则气下  | 思虑过度,劳神伤脾,使脾气郁结,中焦不畅,脾失健运  | 
惊  | 惊则气乱  | 受到惊吓后,会惊慌失措  | 
考点37.瘀血形成因素
瘀血的形成因素:气虚致瘀、气滞致瘀、血寒致瘀、血热致瘀、津亏致瘀。
考点38.气血津液失常的内容
气血津液失常  | 具体内容  | 
气的失常  | 气不足,又称气虚  | 
气机失调包括:气滞、气逆、气陷、气闭、气脱(注意不包括气虚)  | 
血的失常  | 血虚  | 
血运行失常包括:血瘀、出血、血热(注意不包括血虚)  | 
津液代谢失常  | 津液不足  | 
津液输布、排泄障碍  | 
考点39.望舌形重点
舌形  | 舌形状态  | 主证  | 
胖大舌  | 舌淡白胖嫩,苔白而水滑  | 多属脾肾阳虚  | 
红而胖大,伴黄腻苔  | 是脾胃湿热,或痰热为病  | 
肿胀舌  | 舌鲜红而肿胀  | 为心脾热盛  | 
青紫肿胀  | 是酒毒攻心之象  | 
瘦薄舌  | 体较正常瘦小而薄者  | 主阴血亏虚之证  | 
裂纹舌  | 有明显的数目不等、形状各异、深浅不一的裂沟  | 多主精血亏虚之证  | 
齿痕舌  | 舌体边缘有牙齿挤压的痕迹  | 主脾虚湿盛  | 
点刺舌  | 点色红者  | 是温毒入血或热毒乘心之征  | 
白点多  | 为脾胃气虚挟热毒上攻,将糜烂之兆  | 
黑点  | 血中热盛  | 
芒刺,舌面红色颗粒高起如刺,摸之棘手  | 主邪热炽盛,芒刺越多,邪热越甚  | 
考点40.问寒热重点
寒热类型  | 主病  | 临床特征  | 
恶寒发热  | 外感风寒  | 发热轻恶寒重  | 
外感风热  | 发热重恶寒轻  | 
但寒不热  | 虚寒证  | ——  | 
但热不寒  | 壮热  | 里实热证  | 高烧不退,不恶寒反恶热  | 
潮热  | 阴虚潮热(骨蒸潮热)  | 午后或入夜即发热,以五心烦热为特征  | 
湿温潮热  | 以午后热甚,身热不扬为特征  | 
阳明潮热(日晡潮热)  | 常于日晡阳明旺时而热甚  | 
长期低热 (气虚发热)  | ——  | 发热日久不止、热度不高(一般不超过38℃)  | 
寒热往来  | 半表半里证  | 恶寒与发热交替而作  | 
疟疾  | 寒战与壮热交替,发有定时  | 
推荐阅读:
通用名称、商品名称以及包装标识的相关习题检测!
掌握!麻、精一门(急)诊处方用量相关考点及习题检测!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考生掌握!中药学职称备考重要考点速记30-41!”的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中药学职称考试动态、考试经验、政策资讯、辅导课程请关注医学教育网中药学职称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