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教育网小编整理了全草类中药——羊蹄草的中药鉴定要点如下,请各位中药学职称考生仔细查看。
【来源】菊科植物一点红Emilia sonchifolia (L.) DC.的全草。
【产地分布】生于山野、路旁、村边。主产于广东、广西、福建、贵州、江西等地。
【采收加工】夏、秋季采收,洗净,晒干,或趁鲜切段,晒干。
【药材性状】全草长10~40厘米。根细长,圆柱形,灰黄色。茎圆柱形,多分枝,有纵纹,灰绿色至黄绿色。叶疏生,厚纸质,光滑,无毛,下部叶呈琴状分裂,上部叶较小,基部抱茎,叶上表面灰绿色,叶下表面红色。头状花序具长总花梗,排成疏松的伞房花序式;总苞樽状,绿色;花冠红色,多已脱落,瘦果绿色,冠毛极多,白色。有青草气。
【性味归经】性凉,味微苦。无归经。
【功效与作用】清热解毒、消炎、利尿。属清热药下属分类的清热解毒药。
【临床应用】用量15~30克,煎服;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用治上呼吸道感染、咽喉肿痛、口腔溃疡、肺炎、急性肠炎、细菌性痢疾、泌尿系统感染、睾丸炎、乳腺炎、疖肿疮疡、皮肤湿疹、跌打扭伤。
【化学成分】全草含生物碱和酚性成分。叶显黄酮苷、糖类反应。另含克氏千里光碱、多榔菊碱、金丝桃苷、三叶豆苷、蜂花酸、熊果酸、槲皮苷、槲皮素、棕榈酸、西米杜鹃醇等成分。
【使用禁忌】孕妇慎用。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知识请关注医学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