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互动交流
首页 > 护理理论 > 中医护理 > 正文

中医护理之桑叶黄的中医治法与护理措施

桑叶黄流行相当广泛,在我国南方各省较为多见桑叶黄的治法是健脾燥湿,和中补血医学教育网小编专门整理了如下,希望对各位考生备考复习有所帮助。

桑叶为病名。是指感染钩虫所致的寄生虫病。又名黄肿病、疳黄、黄胖病、黄胖、饕餮黄、黄肿、食劳疸黄。四川及江浙民间又称为懒黄病,黄病,钩虫病等

由小儿赤脚或坐地,皮肤触及钩虫丝状蚴后,进入体中引起。因其主要症状为好食易饥,倦怠乏力,肤色萎黄,面足浮肿成虫寄生小肠内吸血,以面黄浮肿,全身无力等气血虚弱脾虚湿困为主症

疗以驱虫为主,配合调理脾胃。驱虫可选用贯众榧子,苦楝根皮,土荆芥槟榔等;调理脾胃用香砂六君子汤加减;气血虚弱者,用十全大补丸

桑叶黄的病因病机

中医学将钩虫称为伏虫。《诸病源候论·九虫候》说:“伏虫,长四分”,“伏虫,群虫之主也”。

由于人体皮肤接触含有钩蚴的泥土,钩蚴从皮肤钻入,最后移行在小肠发育成成虫,而导致桑叶黄。其主要的病理为扰乱胃肠气机,吸食及耗费人体血液,而出现胃肠失调及气血亏虚的病变。

脾虚湿滞症状与证候分析

面色萎黄或面黄而虚浮,善食易饥,食后腹胀,或异嗜生米、茶叶、木炭之类,神疲肢软,舌淡苔薄,脉濡。钩虫扰乱气机,使脾胃功能失常,故善食易饥,食后腹胀及异嗜。血液亏耗,加之脾胃不能化气生血,故见面黄、浮肿。舌质淡,脉濡为脾虚湿滞,气血不充之象。

桑叶黄的辨证治疗

治疗桑叶黄以驱虫为主,配合调理脾胃。驱虫可选用贯众,榧子,苦楝根皮,土荆芥,槟榔等;调理脾胃用香砂六君子汤加减;气血虚弱者,用十全大补丸。并可用《串雅内编》加味绿矾丸。

想要了解更多2020年护士初级护师、主管护师考试精华知识点请关注医学教育网初级护师栏目!我们提供专业的备考经验技巧、精炼的复习资料!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护士资格考试

2020年新课

1580

立即购买
热点推荐:
考生必看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