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主治医师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互动交流
首页 > 中医内科主治医师 > 辅导精华 > 正文

阴证和阳证的鉴别-中医内科中级职称辅导

阴证和阳证的鉴别-中医内科主治医师考试辅导精华相关内容由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请广大考生参考。

阴证和阳证的鉴别:

阴证和阳证的鉴别,按四诊对照如下:

1. 阴证

①望诊 面色苍白或暗淡,身重蜷卧,倦怠无力,萎靡不振,舌质淡而胖嫩,舌苔润滑。

②闻诊 语声低微,静而少言,呼吸怯弱,气短。

③问诊 大便气腥臭,饮食减少,口中无味,不烦不渴,或喜热饮,小便清长短少。

④切诊 腹痛喜按,身寒足冷,脉象沉微细涩,弱迟无力。

2. 阳证

①望诊 面色潮红或通红,喜凉,狂躁不安,口唇燥裂,舌质红绛,苔色黄或老黄,甚则燥裂,或黑而生芒刺。

②闻诊 语声壮厉,烦而多言,呼吸气粗,喘促痰鸣,狂言叫骂。

③问诊 大便或硬或秘,或有奇臭,恶食,口干,烦渴引饮,小便短赤。

④切诊 腹痛拒按,身热足暖,脉象浮洪数大滑实而有力。

阴阳消长是相对的,阳盛则阴衰,阴盛则阳衰。如诊得脉象洪大,舌红苔燥,兼见口渴、壮热等,便可知阳盛阴衰。如诊得脉象沉迟,舌白苔润,兼见腹痛,下利等证,便可知其阴盛阳衰。此外,阴阳错综复杂的变化,具体表现于表里寒热虚实等六纲中,已以前面各节述及,不再重复。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中医内科主治医师无忧实验班

报名/考试不过 按协议重学

1780

查看详情
热点推荐: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