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帮助各位中医内科主治医师考生更好地备考复习,医学教育网小编专门整理了疼痛的性质及其临床意义如下:
1.胀痛
指疼痛带有胀满的症状,是气滞作痛的特点。如胸胁脘腹等处胀痛,时发时止,多属肺、肝、胃肠气滞之证;但头目胀痛,多见于肝阳上亢或肝火上炎的病证。
2.刺痛
指疼痛如针刺之状,是瘀血致痛的特征之一。以头部及胸胁、脘腹等处较为常见。
3.冷痛
指疼痛伴有冷感而喜暖的症状,是寒证疼痛的特点。常见于腰脊、脘腹及四肢关节等处。因寒邪侵入,阻滞脏腑、组织、经络所致者,属实寒证;因阳气不足,脏腑、组织、经络失于温煦所致者,属虚寒证。
4.灼痛
指疼痛伴有灼热感而喜凉的症状,是热证疼痛的特点。常见于咽喉、口舌、胁肋、脘腹、关节等处。因火邪窜络,阳热熏灼所致者,属实热证;因阴虚火旺所致者,属虚热证。
5.重痛
指疼痛伴有沉重感的症状,多因湿邪困阻气机所致。常见于头部、四肢及腰部。但头部重痛,亦可因肝阳上亢,气血上壅所致。
6.酸痛
指疼痛伴有酸软不适感的症状,多因风湿侵袭,气血运行不畅,或肾虚、气血不足,组织失养所致。常见于四肢、腰背的关节、肌肉处。
7.绞痛
指疼痛剧烈如刀绞一般而难于忍受的症状,多因瘀血、气滞、结石、虫积等有形实邪阻闭气机,或寒邪凝滞气机所致。如心脉痹阻引起的真心痛,结石阻塞尿路引起的腰腹痛,寒邪内侵胃肠所致的脘腹痛等,往往都具有绞痛的特点。
8.空痛
指疼痛带有空虚感的症状,是虚证疼痛的特点。常见于头部、腹部,多因阴精不足,或气血亏虚,组织器官失养所致。
9.隐痛
指痛势较缓,尚可忍耐,但绵绵不休的症状,是虚证疼痛的特点。常见于头、脘腹、胁肋、腰背等部位,多因精血亏虚,或阳气不足,机体失养所致。
10.走窜痛
指疼痛的部位游走不定,或走窜攻冲作痛的症状,或为气滞所致,或见于行痹。若胸胁脘腹疼痛而走窜不定者,称为窜痛,多因肝郁气滞所致;若肢体关节疼痛而游走不定者,称为游走痛,多见于痹病的行痹。
11.固定痛
指疼痛部位固定不移的症状。若胸胁脘腹等处固定作痛,多是瘀血为患;若四肢关节固定作痛,多因寒湿、湿热阻滞,或热壅血瘀所致。
12.掣痛
指抽掣牵引作痛,由一处连及它处的症状。也称引痛、彻痛。多因筋脉失养,或筋脉阻滞不通所致。一般而言,新病疼痛,痛势剧烈,持续不解,或痛而拒按,多属实证;久病疼痛,痛势较轻,时痛时止,或痛而喜按,多属虚证。
医学教育网提供2020年中医内科主治医师考试备考经验、精炼知识点以及政策动态变化!医学教育网2020年中医内科主治医师考试辅导全面热招中!欢迎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