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主治医师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互动交流
首页 > 中医内科主治医师 > 辅导精华 > 正文

面部常色与病色的区别具体是怎么样的?

为了帮助各位中医内科主治医师考生更好地备考复习,医学教育网小编专门整理了面部常色与病色的区别如下:

常色是人在正常生理状态时面部的色泽表现,是精神气血充盈、脏腑功能正常的标志之一。中国人正常面色为红黄隐隐,明润含蓄,是有神气(光明润泽)、有胃气(隐约微黄、含蓄不露)的表现。常色因时间、气候、环境等的变化,又有主色、客色的区别。主色是终生不变的面色,由遗传或环境而致面色偏白偏黑、或红或黄等。客色是随四时、昼夜、气候变化而有相应变化的面色,如白昼气行于阳,面色光辉而外映,夜晚气行于阴,面色明润而内含,晴天面色红润,阴雨天面色偏暗等。主色和客色都属常色,与病色的区别在于无其他异常病症,临床须予鉴别。病色是指人体在疾病状态时的面部色泽异常变化。病色的出现,不论何色,或晦暗枯槁,或鲜明暴露,或虽明润含蓄,但不应时应位(与正常的出现时间和部位分布不一致),或某色独见,都是病色。病色根据其光泽变化,又分为善色和恶色两种。五色光明润泽为善色,虽病而脏腑精气未衰,胃气尚荣于面,疾病预后良好。五色晦暗枯槁为恶色,说明脏腑精气衰败,胃气虚竭而不能荣润于面,疾病预后不良。临床上,可根据病色的光泽变化,判断病情轻重和预后。如善色转为恶色,面色由润泽而转为晦暗,病情加重,疾病恶化;恶色转为善色,面色由晦暗而转为明润,病情减轻,疾病好转。

病色有青、赤、黄、白、黑五色的不同,其所主病证也不同,称为五色主病:①青色为肝色,主寒证、痛证、瘀血和惊风,以肝病为主。寒主收引,经脉拘急,血行不畅,面色青黑;疼痛甚则面青而呈阵发性,由经脉瘀滞不通,血无以上荣于面所致;瘀血是血脉不通,凝滞于局部的病变,也可呈现面色青紫,而且舌质可有青紫瘀斑征象;小儿惊风,由肝阳偏亢,风火内动,血不养筋所致,因气血无以上润于面而面色发青,并伴发热、抽搐等症。②赤色为心色,主热证,以心病为主。心主血,血得热则行,热盛则血脉充盈,血色上荣于面,所以面呈红赤色。如外感实热或脏腑实热内盛,则面部通红,舌红,脉数,伴发热烦渴等症。如肾阴虚亏,水不济火,心火上炎,则两颧潮红、面色娇嫩,伴盗汗、心烦、手足心热等症。至于久病重病患者面色苍白,却时而泛红如妆,嫩红带白,游移不定,多由虚阳上越所致,是真寒假热的危重征象。③黄色为脾色,主湿证和虚证,以脾病为主。脾主运化,脾不健运则水湿内停,气血不充,所以面色发黄。淡黄而无光泽,称为萎黄,常见于脾胃虚弱,气血两亏。面黄虚浮,称为黄胖,多由脾虚虫病失血所致。面目和全身皮肤色黄,为黄疸病主症,由湿邪引起。黄色鲜明如橘子色,属阳黄,为湿热熏蒸之故。

以上“面部常色与病色的区别”由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医学教育网提供中医内科主治医师考试备考经验、精炼知识点以及政策动态变化!医学教育网2020中医内科主治医师考试辅导全面热招中!欢迎了解~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中医内科主治医师无忧实验班

报名/考试不过 按协议重学

1780

查看详情
热点推荐: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