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帮助各位中医内科主治医师考生更好地备考复习,医学教育网小编专门整理了阳明病证的辨证要点如下:
阳明经包括手阳明大肠经和足阳明胃经,并分别与手太阴肺和足太阴脾互为表里。
阳明有阳气旺盛的含义,是少阳、太阳阳气发展的高峰阶段。阳明病实质上包括了胃、肠、脾、肺、手足阳明经、手足太阴经等在内的诸多病变,综合而言,以上提及脏腑、经络的综合功能是:保证气血精微的化生,协调全身气机的升降。
阳明病发病的根据是素体燥热,发病的条件是失治、误治,伤津化燥、邪热内传,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阳明以燥气为本,在太阴湿气的制约下,相济为用,不致太过。如果脾湿不足,或伤津化燥,都可以导致燥气亢盛(胃肠燥热)而成为阳明病。若燥热之邪未与肠中糟粕搏结,而充斥全身者,称为阳明经证;若燥热之邪与肠中糟粕结合,则称为阳明腑证。二者证候性质均属于里证、热证、实证。
故而,阳明病证是指伤寒病发展过程中,阳热亢盛,胃肠燥热所表现的证候。其性质属里实热证,为邪正斗争的极期阶段。
〖临床表现〗身热,不恶寒,反恶热,汗自出,脉大。
〖证候分析〗本证多因太阳经证不解,内传阳明化热而成。或因少阳病失治,邪热传入阳明而成;或因素体阳盛,初感外邪便入里化热所致。
1、阳明经证
阳明经证是指邪热亢盛,充斥阳明之经,弥漫全身,而肠中无燥屎内结所表现的证候。
〖临床表现〗身大热,汗大出,口大渴引饮,或心烦躁扰,气粗似喘,面赤,苔黄燥,脉洪大。
〖证候分析〗本证是以大热,大汗,大渴,脉洪大为其辨证依据。
2、阳明腑证
阳明腑证是指邪热内盛阳明之里,与肠中糟粕相搏,燥屎内结所表现的证候。
〖临床表现〗日晡潮热,手足濈然汗出,脐腹胀满疼痛,痛而拒按,大便秘结不通,甚则神昏谵语、狂乱、不得眠,舌苔黄厚干燥,或起芒刺,甚至苔焦黑燥裂,脉沉实,或滑数。
〖证候分析〗本证是以潮热汗出,腹满疼痛,大便秘结,苔黄燥,脉沉实等为其辨证要点。
推荐阅读:
2020中医内科主治医师考情大揭秘!
【高频考点】中医内科学:癌病的考点汇总
以上“阳明病证的辨证要点”由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医学教育网提供中医内科主治医师考试备考经验、精炼知识点以及政策动态变化!更多中医内科主治医师考试相关资讯请关注医学教育网中医内科主治医师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