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部色诊确定疾病部位的意义是什么?这个知识点是中医全科主治医师考试需要掌握的内容,医学教育网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如下,请注意查看。
确定疾病的部位
1.按照五色与五脏的对应关系诊察 青为肝色,赤为心色,白为肺色,黄为脾色,黑为肾色。正常情况下,五色隐约见于皮肤光泽之间,含蓄而不外露。一旦脏腑有病,其病色则可明显暴露于外,称为真脏之色外露。故观察不同的面色变化,有助于判断不同的脏腑病位。
2.按照颜面的脏腑分部位诊察
(1)《灵枢·五色》划分法先将面部划分为不同的部位并给予命名,如前额-庭、颜,眉间-阙,鼻-明堂,颊侧-藩,耳门-蔽,等;然后规定脏腑在面部的分属,庭候首面,阙上候咽喉,阙中(印堂)候肺,阙下(下极、山根)候心,下极之下(年寿)候肝,肝部左右候胆,肝下(鼻端、准头、面王)候脾,方上(即鼻翼)候胃,中央(颧下)候大肠,挟大肠(颊部下方)候肾,面王以上(即鼻端两旁上方)候小肠,面王以下(即人中部位)候膀胱、胞宫。
(2)《素问·刺热》划分法左颊候肝,右颊候肺,额候心,鼻候脾,颏候肾。
当脏腑有病时,可在面部对应的区域出现色泽的改变,观察面部不同区域的色泽变化,有助于判断病变的具体脏腑定位。
2020年中医全科主治医师考试政策动态、知识点及备考经验都在医学教育网,帮你的2020年中医全科主治医师顺利备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