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教育网编辑为帮助广大考生掌握中药知识,顺利备考中医(专长)医师资格考核,根据中药的特殊属性整理内容,相似药性鉴别,功能主治,现代研究及经典附方等为一体,总结出的一套便于记忆的中药学习方法。
通草:tong cao
【别名】大通草、白通草、方通
【出处】《本草拾遗》
【分类】利尿通淋药
【产地】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性味】味甘、淡,微寒。
【归经】归肺、胃经。
【功效】清热利尿,通气下乳。
【主治】湿热淋证,水肿尿少,乳汁不下。
性状鉴别
茎髓呈圆柱状,长30——60cm,直径1.2——3cm。表面白色或淡黄白色,有纵细纹。质轻松,断面白色,有光泽,中央有直径0.6——1.5cm的半透明圆形隔膜;纵剖面可见隔膜排列整齐。
用法&禁忌
内服:煎汤,2-5g。孕妇慎用。
现代研究
通草含肌醇(inositol);并含多聚戌糖、多聚基戌糖,以及阿拉伯糖、乳糖、半乳糖醛酸等。
通草含肌醇以及多聚戊糖,多聚甲基戊糖、半乳糖醋酸等。还含氨基酸和钙、镁等元素。
通草水解物中含多种通脱木苷(Papyrioside)。
药理研究
通草有利尿作用,并能明显增加尿钾排出量,有促进乳汁分泌等作用。通草多糖具有一定调节免疫和抗氧化的作用。
中药附方
① 治热气淋涩,小便赤如红花汁者:通草150克,葵子一升,滑石200克(碎),石苇100克。上调,以水六升,煎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如人行八、九里,又进一服。忌食五腥、热面、炙煿等物。(《普济万》通草饮子)
② 治一身黄肿透明。亦治肾肿:通草(蜜涂炙干)、木猪草(去里皮)各等分。上为细末,并入研细去土地龙、麝香少许。每服2.5克或5克,米饮调下。(《小儿卫生总微论方》通草散)
③ 治伤寒后呕哕: 通草150克,生芦根(切)一升,橘皮50克,粳米三合。上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随便稍饮;不差,更作,取差止。(《千金方》)
④ 治鼻痈,气息不通,不闻香臭,并有息肉:木通、细辛、附子(炮,去皮、脐)各等分。上为末,蜜和。绵裹少许,纳鼻中。 (《三因方》通草散)
⑤ 催乳:通脱木、小人参,炖猪脚食。 (《湖南药物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