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教育网小编为了提高各位考生的复习效率,搜集整理了“【中医医术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胁痛的治法方药”的知识点,详情如下:
1.辨证要点
胁痛应首辨麵在气在血。大雛痛多属气郁,且疼序呈游走不定时轻时重,症状轻重与情绪变化有关;刺痛多属血瘀,且痛处固定不移,疼痛不已,局部拒按,入夜尤甚。
其次辨胁痛属虚属实。实证之中以气滞、血瘀、湿也为主,多病程短,来势急,症见疼痛剧烈而拒按,脉实有力。虚证多为阴血不足,脉络失养,症见其痛隐隐,绵绵不休,且病程长来势缓,并伴见全身阴血亏耗之症。
2.治疗原则
胁痛之治疗原则当根据“通则不痛”的理论,以疏肝和络止痛为基本治则,结合肝胆的生理特点,灵活运用。实证之胁痛,宜用理气、活血、清利湿热之法;虚证之胁痛,宜补中寓通,采用滋阴、养血、柔肝之法。
3.证治分类
(1)肝郁气滞证
主症:胁肋胀痛,走窜不定,甚则引及胸背肩臂,疼痛每因情志变化而增减,胸闷腹胀,嗳气频作,得嗳气而胀痛稍舒,纳少口苦,舌苔薄白,脉弦。
治法:疏肝理气。
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减。常用柴胡、枳壳、香附、川楝子、白芍、甘草、川芎、郁金。
肝郁气滞证,若气郁化火,症见胁肋掣痛,口干口苦,烦躁易怒,溲黄便秘,舌红苔黄者,可去川芎,加山栀、丹皮、黄芩、夏枯草;若肝郁化火,耗伤阴津,症见胁肋隐痛不休,眩晕少寐,舌红少津,脉细者,可去川芎,酌配枸杞子、菊花、首乌、丹皮、栀子;若兼见胃失和降,恶心呕吐者,可加半夏、陈皮、生姜、旋覆花等;若气滞兼见血瘀者,可酌加赤芍、当归尾、川楝子、延胡索、郁金等。
(2)肝胆湿热证
主症:胁肋重着或灼热疼痛,痛有定处,触痛明显,口苦口黏,胸闷纳呆,恶心呕吐,小便黄赤,大便不爽,或兼有身热恶寒,身目发黄,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
治法:清热利湿。
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常用龙胆草、山栀、黄芩、川楝子、枳壳、延胡索、泽泻、车前子。
肝胆湿热证,若兼见发热、黄疸者,加茵陈、黄柏以清热利湿退黄;若肠胃积热,大便不通,腹胀腹满者,加大黄、芒硝;若湿热煎熬,结成砂石,阻滞胆道,症见胁肋剧痛,连及肩背者,可加金钱草、海金沙、郁金、川楝子,或酌配硝石矾石散;胁肋剧痛,呕吐蛔虫,先以乌梅丸安蛔,再予驱蛔。
(3)瘀血阻络证
主症:胁肋刺痛,痛有定处,痛处拒按,入夜痛甚,胁肋下或见有癥块,舌质紫暗,脉沉涩。
治法:祛瘀通络。
方药:血府逐瘀汤或复元活血汤加减。常用当归、川芎、桃仁、红花、柴胡、枳壳、制香附、川楝子、郁金、五灵脂、蒲黄、三七粉。
瘀血阻络证,若因跌打损伤而致胁痛,局部可见积瘀肿痛者,可酌加穿山甲、酒军、瓜蒌根破瘀散结,通络止痛;若胁肋刺痛较重,可酌加当归尾、延胡索等活血调气,化瘀止痛;若胁肋下有癥块,而正气未衰者,可酌加三棱、莪术、土鳖虫以增加破瘀散结消坚之力,或配合服用鳖甲煎丸。
(4)肝络失养证
主症:胁肋隐痛,悠悠不休,遇劳加重,口干咽燥,心中烦热,头晕目眩,舌红少苔,脉细弦而数。
治法:养阴柔肝。
方药:一贯煎加减。常用生地黄、枸杞子、黄精、沙参、麦冬、当归、白芍、炙甘草、川楝子、延胡索。
〖医学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必究〗
中医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便秘的治法方剂
2021年中医专长医师证考点:便秘的病因病机
2021年中医(专长)医师资格考核:泄泻的针灸治疗
上文内容“【中医医术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胁痛的治法方药”由医学教育网小编搜集整理,想了解更多医学考试信息、复习资料、备考干货请关注医学教育网实践技能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