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专长)考试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晕针、滞针、弯针的处理方法—中医专长医师考核

距离中医医术确有专长考核越来越近,相信很多参加中医医术确有专长考核的考生都对“晕针、滞针、弯针的处理方法—中医专长医师考核”感兴趣,记住考点考试不丢分!医学教育网小编为您整理相关知识点如下:

晕针

晕针是在针刺治疗中病人发生的晕厥现象。

处理要点:可分五个步骤进行救治。

1.立即停止针刺,并将已刺之针迅速全部起出。

2.将患者扶至空气流通之处,让患者头低脚高位平卧,松开衣带,且要注意保暖。

3.症状轻者静卧休息,给予温开水或糖水,即可恢复。

4.在上述处理的基础上,可针刺人中、素髎、内关、涌泉、足三里等穴,或温灸百会、气海、关元等。尤其是艾灸百会,对晕针有较好的疗效,可用艾条于百会穴上悬灸,至知觉恢复,症状消退。,

5.经以上处理,仍不省人事,呼吸细微,脉细弱者,要及时配合现代急救处理措施,如人工呼吸等。轻者,经前三个步骤处理即可渐渐恢复;重者,应及时进行后两个步骤。

滞针

滞针是指在行针时或留针期间出现医者感觉针下涩滞,捻转、提插、出针均感困难,而病人则感觉痛剧的现象。

处理要点:

1.因病人精神紧张,局部肌肉过度收缩所致者,应采用:①适当延长留针时间。②在滞针穴位附近运用循按法或弹柄法。③在附近再刺一针。

2.因行针手法不当,单向捻转太过所致者,应采用:①向相反的方向将针捻回。②配合弹柄法、刮柄法或循按法,促使肌纤维放松。

弯针

弯针是指针柄改变了进针时或刺入腧穴时的方向和角度,提插、捻转以及出针时均感到十分困难,患者感到疼痛。

处理要点:

1.出现弯针后,不得再行提插、捻转等手法。

2.根据弯针的程度、原因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①若针柄轻微弯曲者,应慢慢将针起出。②若弯曲角度过大,应轻微摇动针体,并顺着针柄倾斜的方向将针退出。③若针体发生多个弯曲,应根据针柄的倾斜方向分段慢慢向外退出,切勿猛力外拔,以防造成断针。④若因患者体位改变所致者,应嘱患者慢慢恢复到原来体位,局部肌肉放松后再将针缓慢起出。

断针

断针是指行针或出针时发现针身断裂,断端部分露于皮肤之上,或断端全部没入皮肤之下。

处理要点:

1.嘱患者不要惊慌乱动,令其保持原有体位,以免针体向肌肉深层陷入。

2.根据针体残端的位置采用不同的方法将针取出:①若针体残端尚有部分露在体外,可用手或镊子取出。②若残端与皮肤面相平或稍低,尚可见到残端时,可用手向下挤压针孔两旁皮肤,使残端露出体外,再用镊子取出。③若断针残端全部没入皮内,但距离皮下不远,而且断针下还有强硬的组织(如骨骼)时,可由针旁外面向下轻压皮肤,利用该组织将针顶出。④若断针下面为软组织,可将该部肌肉捏住,将断针残端向上托出。⑤断针完全陷没在皮肤之下,无法取出者,应在X线下定位,手术取出。⑥如果断针在重要脏器附近,或患者有不适感觉及功能障碍时,应立即采取外科手术方法处理。

血肿

血肿是指出针后针刺部位肿胀疼痛,继则皮肤呈现青紫色。

处理要点:

1.微量的皮下出血,局部小块青紫时,一般不必处理,可待其自行消退。

2.局部肿胀疼痛较剧,青紫面积大而且影响到功能活动时,可先做冷敷止血,再做热敷或在局部轻轻揉按,以促使瘀血消散吸收。

2021年中医医术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三棱针的操作方法

刮痧疗法的注意事项—中医专长医师资格考核

中医专长医师资格考核:运用适当的拔罐方法

以上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晕针、滞针、弯针的处理方法—中医专长医师考核”相关内容,轻松备考,事半功倍!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中医专长-超值精品班

2022年新课

1880

查看详情
热点推荐: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
您有一次专属抽奖机会
可优惠~
领取
优惠
注:具体优惠金额根据商品价格进行计算
恭喜您获得张优惠券!
去选课
已存入账户 可在【我的优惠券】中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