胁痛是指发生在两侧胸部下方、肋骨区域的疼痛,是临床常见的症状之一。在中医学中,根据其不同的病因病机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 肝气郁结:情志不遂,肝失疏泄,导致气血运行不畅,出现两胁胀痛,情绪波动时加重。
2. 血瘀阻络:久病入络或外伤后遗症引起血行受阻,形成瘀血停滞于胁部,表现为刺痛固定不移。
3. 肝胆湿热:饮食不当、过食肥甘厚味等导致湿热内生,湿热蕴结肝胆,上蒸两胁,可伴有口苦咽干等症状。
4. 寒凝血脉:感受寒邪或体质虚寒,使经脉收引拘急,血行不畅而发为胁痛,常有冷感。
5. 肝阴不足:长期劳累过度、思虑伤肝等因素耗损肝之阴液,导致肝体失养,出现隐痛、夜甚等症。
6. 脾胃虚弱:脾胃功能减退,运化失职,水湿内停,上扰于肝胆,亦可引起胁肋部不适或疼痛感。
以上就是中医对胁痛常见病因病机的认识,在实际诊疗过程中还需结合患者具体病情综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