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早搏动,又称为期前收缩或早搏,是指心脏在正常心跳节律中提前出现的一次或多次额外的心跳。在中医理论中,过早搏动的常见病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心脾两虚:长期饮食不规律、过度劳累或者思虑过多导致心脾功能减退,气血生化乏源,心脏失去正常的滋养和温煦作用,从而引发心悸、过早搏动等症状。
2. 肝肾阴虚:肝肾同源,若因情绪波动大、熬夜等伤及肝肾之阴,则可能引起心火上炎,扰动心神而出现早搏现象。
3. 痰湿内阻:饮食偏嗜肥甘厚腻食物易致痰浊生成;或体质偏胖、脾运失常亦可形成痰湿。当痰湿停滞于胸中时,会影响心脏的正常功能,导致过早搏动的发生。
4. 气滞血瘀:情志不畅、长期抑郁等因素可以造成气机郁结,进而发展为血行不畅,最终形成气滞血瘀的状态。此状态下心脉受阻,同样会引起心律失常如过早搏动的表现。
5. 外感六淫:风、寒、暑、湿、燥、火等外邪侵袭人体后,亦可通过影响脏腑功能而间接导致心脏异常跳动。
以上就是中医对过早搏动常见病因的一些认识,在实际临床诊治中还需结合患者具体情况进行辨证施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