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医助理医师实践技能考点——毫针法-得气”,医学教育网编辑将具体内容整理分享如下:
得气指毫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施以提插或捻转等行针手法,使针刺部位获得的经气感应。
1.得气的表现
《标幽赋》曰:“轻滑慢而未来,沉涩紧而已至……气之至也,如鱼吞钩饵之浮沉;气未至也,如闲处幽堂之深邃。”这是对得气所做的最形象的描述。
当出现经气感应时,医患双方会同时有不同的感觉。医者:针下有徐和或沉紧感。患者:①针刺处出现相应的酸、麻、胀、重感,这是最常见的感觉。②向着一定的方向和部位传导和扩散的感觉。③出现循经性肌肤震颤、不自主地肢体活动。④出现循经性皮疹带或红、白线等现象。⑤出现热感、凉感、痒感、触电感、气流感、水波感、跳跃感、蚁行感、抽搐及痛感。若无经气感应而不得气时,医者则感到针下空虚无物,患者亦无酸、麻、胀、重等感觉。
2.得气的临床意义
得气与否以及气至的迟速,关系到针刺的治疗效果。《灵枢•九针十二原》曰:“为刺之要,气至而有效。效之信,若风之吹云,明乎若见苍天。”得气与否还与疾病的预后有一定关系,如《金针赋》曰:“气速效速,气迟效迟。”说明针刺后得气与否,是获得疗效的关键。具体表现在:①一般得气迅速,则疗效较好。②得气较慢则疗效较差。③若不得气者,难以取效。④若经反复施用各种候气、催气手法后,经气仍不至者,多属正气衰竭,预后极差。⑤若初诊不得气或得气缓慢,经使用正确的针刺方法治疗之后,开始得气或得气较快,表示病人正气恢复,预后良好。
3.得气强弱的选择
一般而言,急性疼痛、痹证、痿证、偏瘫等疾病得气强则效果好;失眠、心悸、面肌痉挛等疾病得气弱则效果显著。气血虚弱、久病年迈之人,得气宜弱;气血旺盛、体壮年轻之人,得气宜强。总之,以患者舒适、疗效显著为原则。
4.促使得气的方法
若刺后不得气或得气缓慢,要分析原因。检查取穴定位是否准确,针刺角度、深浅是否适宜,手法运用是否恰当,据此重新调整腧穴的针刺部位、角度、深度和相应手法。若经过上述调整仍不得气,则可采用留针候气法等待气至。留针期间亦可间歇运针,施以提插、捻转等手法,以促气至,也可使用催气法。
〖医学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必究〗
“中医助理医师实践技能考点——毫针法-得气”的内容,由医学教育网编辑整理搜集,希望对正在备战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考试的人提供帮助,更多复习资料及技巧经验,敬请关注医学教育网中医执业助理医师实践技能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