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检验职称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互动交流

影响血浆凝血酶原时间的因素

血浆凝血酶原时间

【参考范围】8.5~14.5s,新生儿延长2~3s.凝血酶原比值为0.82~1.15.(全自动凝血仪法)。

【影响因素】1.应使用对凝血因子无激活作用的塑料制品或经硅化的玻璃器皿收集标本。

2.采血时穿刺尽量一针见血,不要淤血和气泡,,生化检验采血后立即与抗凝剂混合,尽快送往实验室。

3.抗凝剂使用枸橼酸钠,血液与抗凝剂的比例严格按9∶1混合均匀。

4.分离血浆时应低速离心10min. 5.溶血、脂血对结果有影响。

6.如果不能立即测试,应尽快分离血浆,盛血浆的容器加塞,防止pH值改变。

7.采血后宜在1h内完成,置4℃冰箱保存不应超过4h,—20℃下可放置2周,—70℃下可放置6个月。

【临床意义】1.延长见于(1)先天性凝血因子异常,如凝血因子Ⅰ、凝血因子Ⅱ、凝血因子Ⅴ、凝血因子Ⅶ、凝血因子Ⅹ缺乏症和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2)获得性凝血因子异常,见于严重肝病、DIC、原发性纤溶症、维生素K缺乏症、血循环中有抗凝物质等。

2.缩短见于:口服避孕药、高凝状态如DIC早期和血栓性疾病等。

3.用于香豆素类等口服抗凝剂的监控,一般应维持PT值在参考值的2倍左右,即25~30s,或PTR为1.3~1.5(最大不超过2)。INR为2.0~3.0为宜。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检验职称无忧实验班

报名/考试不过 按协议重学

1480

查看详情
热点推荐: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
您有一次专属抽奖机会
可优惠~
领取
优惠
注:具体优惠金额根据商品价格进行计算
恭喜您获得张优惠券!
去选课
已存入账户 可在【我的优惠券】中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