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底重建手术步骤】颅底重建的基本原则是严密修复硬脑膜,并将各种游离或带蒂移植物置于硬脑膜外予以加强,必要时修复颅底骨缺损。
1.游离瓣(free grafts):曾经用过的游离移植物包括皮肤、颅骨膜、颞筋膜和阔筋膜等。阔筋膜的生物学特性和张力强度酷似硬脑膜,用以修复硬膜缺损,除在静脉窦旁或颅神经的硬膜袖套等缝合修补困难外,一般可做到不漏液。用一层厚皮片覆盖修复硬脑膜,由于难以使皮片绝对粘连固定于硬脑膜,皮片的成活就无从保证;但如果在皮片表面再覆盖一片带蒂颅骨膜瓣,常可使缺损区迅速愈合,因而为一些学者所推崇。自体脂肪不宜应用,因为缺血的脂肪在鼻咽腔易于感染,若术后行放疗更可使脂肪崩解吸收。
2.带蒂瓣(pediculated flaps):与游离移植物相比,带蒂瓣容易成活,较少收缩,不易感染,可耐受放疗,因此,对其深部结构能提供较好的保护作用。采用何种蒂瓣,取决于颅底缺损的部位和范围,还要考虑蒂瓣形成是否容易,是否需要二次手术,是否可因蒂瓣转移而酿成新的缺陷。设计转移蒂瓣时,应确保蒂瓣不扭曲, 血供无影响,缝合无张力。蒂瓣体积较大者还要注意避免因重力所致的缝合处裂开。蒂瓣形成后,在移植前应检查其活力,因为只要有部分瓣不能成活,就有感染和脑脊液漏的危险。色泽正常、出血和毛细血管充盈良好通常提示蒂瓣有活力。其他一些检测方法,如测定蒂瓣温度、pH值、PO2和PCO2,注入染料观察色泽变化和血管造影等均有助于判定蒂瓣活力,但用于临床多不切实际。若用带血管游离瓣,可用激光多普勒技术检测拟行吻合血管的通畅情况。
(1)头皮瓣:前额部皮肤血供来自颞浅动脉、额动脉、眶上动脉和滑车上动脉,相当丰富。许多学者用以修复颅前窝底、眼眶、面部和口腔缺损。这种瓣转移较容易;缺点是可能需要二期手术断蒂,供瓣区需植皮。
(2)额骨膜瓣:额骨膜瓣接受来自前下方的眶上动脉、滑车上动脉和侧方的颞浅动脉的供血,因而其基部(蒂)可在前下方,亦可在侧方。额底硬脑膜修复后,将额骨膜瓣铺在颅前窝底,瓣缘与硬脑膜缝合或固定在蝶骨平台和蝶骨嵴。如在该瓣下方加一层游离皮片,鼻腔内暂时填塞予以支撑,则更好。额骨膜瓣可能不像其他瓣可靠,但方法简易,目前已成为颅前窝底重建的主要材料。笔者在颅鼻眶部肿瘤手术中也多用额骨膜瓣修复颅前窝缺损,效果较好。
(3)颞肌瓣:颞肌供血来自颌内动脉的颞支,颞肌瓣基部应在侧方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用它来修复颅中窝和颅前窝后部的缺损,可为硬脑膜提供有良好血供的覆盖物,或为移植皮片提供支撑。因长度受限,一般用以修复颅底外侧缺损,欲将颞肌瓣用来重建颅前窝中部是困难的。此外,由于颞肌深浅两面均有筋膜附着于颧弓,颞肌瓣前旋时,常需离断一部分,此时应注意勿损伤面神经的额支。用颞肌瓣修复颅前窝缺损时,为避免血管扭结,便于操作,可将部分额骨和蝶骨大翼磨除。有人用颞肌帽状腱膜瓣重建颅底,据报道最大覆盖范围可达200cm2.
(4)肌皮瓣:近20多年来,在头颈部重建中用肌皮瓣者逐渐增多。肌皮瓣可提供较大面积的皮肤和肌肉,血供丰富,容易愈合,抗感染力强,可耐受放疗,无需二期手术断蒂。如果需要,还可提供有血运的骨骼,如斜方肌-锁骨瓣,胸肌-肋骨瓣等。设计肌皮瓣时要特别注意,避免二者分离及因为牵拉等原因造成的血管蒂损害。如果肌皮瓣体积过大,可切断其支配神经,使肌肉皱缩